1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就業有關政策措施,聽取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建設情況的匯報,研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會議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就業優先,加強政策支持、培訓賦能、服務助力,努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要統籌當前和長遠,綜合考慮城鄉融合發展、人口結構變化、群眾健康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完善建設布局,為群眾就近就醫提供更大便利。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要統籌推進高校育人方式、科研范式、辦學模式、治理體系等方面改革,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以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研究擴大一次性擴崗補助對象范圍
會議研究促進就業有關政策措施,指出要加強政策支持、培訓賦能、服務助力,努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具體來說:
要加力就業崗位挖潛擴容,聚焦先進制造、服務消費、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推進實施崗位開發計劃,提升經濟發展的就業帶動力。
要加大對重點群體的就業扶持,提高穩崗擴崗專項貸款授信額度,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加力支持就業創業,研究擴大一次性擴崗補助對象范圍。
要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在培訓資金投入、設施建設、企業參與等方面加大支持,分行業領域制定培訓計劃,提高培訓層次和補助水平,培養更多發展所需人才。
本次國常會提及的穩崗擴崗專項貸款、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均是近年來各地反饋較好的穩就業政策,有力支持重點群體就業。
當前,經濟運行當中面臨一些挑戰,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指出,青年人等部分群體的就業確實還面臨著困難和壓力,穩就業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所謂穩崗擴崗專項貸款政策,即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可通過金融機構申請穩崗擴崗專項貸款,單戶授信額度最高3000萬元,同時給予優惠貸款利率。根據國常會安排,未來穩崗擴崗專項貸款單戶授信額度上限將有所提高。
對于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財政部綜合司司長林澤昌近日介紹,該政策是對企業招用畢業年度及離校兩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等,按照每人不超過1500元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鼓勵企業加大青年群體招用力度。2024年前三季度,財政部門一共向17萬戶企業發放了9億元,惠及62萬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根據國常會安排,未來一次性擴崗補助有望惠及更多青年群體。
付凌暉表示,下階段要把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擺在更突出的位置,實施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企業的就業支持計劃,促進重點群體的就業,保證就業大局的總體穩定。
著力提升基層基本醫療服務水平
會議聽取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建設情況的匯報,指出要為群眾就近就醫提供更大便利。具體來說:
要著力提升基層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健全臨床科室設置和醫療設備配備,擴大基層用藥種類,加強醫務人員培訓,提升慢性病和常見病的預防、治療、康復能力。
要積極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發揮醫保支付、價格等調控作用,運用遠程醫療等信息化手段,引導患者基層首診,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
近年來,我國不斷支持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鞏固提高醫療保障水平。2024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670元。財政部下達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資金3647.88億元、醫療救助補助資金296.51億元、醫療保障服務能力建設補助資金39.95億元,支持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
新的一年,財政部已明確將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專家學者普遍認為,財政支出將繼續向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民生領域傾斜。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陳建偉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考慮到近年來綜合物價和居民生活成本增加,以及人口老齡化加速帶來的養老壓力,“明年基本養老金和醫保補助的調整幅度或將高于往年”。
研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
會議研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指出要統籌推進高校育人方式、科研范式、辦學模式、治理體系等方面改革。具體來說:
要把優化學科專業設置作為改革重點,賦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權,以國家戰略、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為牽引,對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科學調整,完善課程和教材體系,推動學科交叉融合,不斷提升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
要充分發揮教育評價體系改革指揮棒作用,為高校特色發展、教師潛心教學致研營造良好環境。
“我們將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優化高等教育區域布局,特別是通過啟動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突破計劃,建立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相互支撐并帶動學科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機制,這是我們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的重要舉措。”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高校要在基礎研究、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懷進鵬指出,教育部將把培養國家重大戰略急需人才擺在突出位置,加快建立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為牽引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適配機制。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