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千尋智能官宣完成天使+輪融資,千乘資本為千尋智能天使輪投資方,持續看好千尋智能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極高成長潛力。自成立至今,千尋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已完成三輪融資。新融資后,公司將重點發力人才引進和商業化場景下的產品迭代及業務拓展。本輪投資方柏睿資本,是由寧德時代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李平出資創辦的投資機構。
資本入局加速資源整合
千尋智能創始人兼CEO韓峰濤表示:“感謝資方的支持,千尋的愿景是打造能夠適用于各類機器人的通用具身模型。依托于UC伯克利頂尖的AI技術、行業領先的硬件以及豐富的商業化實踐經驗,千尋智能擁有堅實的基礎,并以此作為追求具身智能領域極限的基石。借助產投資源,千尋智能將快速切入市場化落地進行具身智能泛化性作業驗證,預計在明年將交付數百臺具身智能產品,有望成為全球首家在高附加值真實場景中實現批量交付的企業。”
“我們相信模型的質量取決于數據的質量,高質量交付所產生的高質量真實數據將助力千尋快速形成物理數據飛輪閉環,持續推動模型和算法快速迭代,最終賦予機器人前所未有的靈巧作業能力。”
率先實現多場景泛化
面向具身智能企業除技術之外的最大挑戰,即應用場景探索,今年9月初,千尋智能已率先公布了通用機器人泛化技術最新研究成果。基于神經網絡架構,機器人在非結構化環境下成功完成沖泡咖啡、手掂蘋果等復雜動作,實現了多任務連續泛化能力。
具身智能要實現大規模落地,首先要解決泛化能力,滿足不同場景的作業要求,而解決泛化能力的前提是獲取高質量數據樣本,這直接影響到機器人執行任務的精準性。千尋智能擁有業界領先的具身大模型技術及卓越的機器人研發能力,在預訓練模型、模仿學習和強化學習等方面核心技術優勢突出。
千尋智能聯合創始人高陽,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因熱愛機器學習而選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深造,在Trevor Darrell團隊攻讀博士,專注于機器人跨模態交互研究。高陽不僅深耕視覺領域,還勇于探索可動AI與決策科學,博二即涉足自動駕駛,并在Waymo實習深化實踐。他敏銳洞察到自動駕駛與機器人控制的共通性,積極推動模仿學習與強化學習的結合。在Trevor領銜的Deep Drive項目中,高陽負責核心算法開發與實車驗證,親歷了從仿真到現實的跨越。其發布的自動駕駛數據集BDDV,強調了數據質量對模型的關鍵作用。
博士后期間,高陽在伯克利跟隨強化學習領域頂尖教授Pieter Abbeel開展研究,并與機器人學習領域的頂尖學者Sergey Levine深度合作,Pieter Abbeel是擴散模型(Sora、SD背后核心技術)的提出者之一,而Sergey Levine則是美國Physical Intelligence(Pi)的聯合創始人,專注于自主智能體學習復雜行為的算法研究,為Physical Intelligence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持和戰略指導。就在不久前,Physical Intelligence宣布完成4億美元(約合28億元人民幣)融資,使其整體估值達到24億美元(約合170億元人民幣)。
尤為重要的是,Sergey Levine與高陽的技術研究都專注于提高機器人的泛化能力,通過訓練一個模型來控制多種機器人。同時兩個人都重視數據在機器人學習中的重要性,探索了如何利用多樣化的數據集來訓練機器人模型。由于兩者研究技術路線趨同,因此兩人也成了親密無間的摯友,而Physical Intelligence的再次亮眼融資,也讓高陽堅定了千尋智能未來會成為一個全球頂尖具身智能公司的信心。
放眼全球,目前最有成果的具身智能科學家和公司絕大多數都在北美,而伯克利又被稱為具身智能大本營。博士畢業后,高陽選擇回國,加入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任博士生導師,聚焦計算機視覺與機器人結合領域的研究。他堅信當具備泛化能力的機器人技術得到大規模普及落地的時候,中國將會率先進入第四輪工業革命,而他則立志成為那把開啟這扇大門的關鍵鑰匙。
高陽在機器人領域擁有多項技術創新成果,在剛剛結束的德國CoRL 2024頂會上,高陽團隊連中四篇高水平論文。除此之外,他們還發現了具身智能領域的“圣杯"--data scaling laws,讓機器人實現了真正的零樣本泛化,可以無需任何微調就能泛化到全新的場景和物體。這一發現揭示了機器人對新物體、新環境以及環境-物體組合的泛化能力與訓練數據量之間的冪律關系。
多維度高效協同 飛速發展
除此之外,模型的進化還有賴于高質量的商業化落地,千尋智能從創立之初就組建了專門的產品團隊負責場景落地和商業拓展,從產品定義就以市場需求為主,真正的以客戶和市場需求為中心,始終保持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公司另一位聯合創始人鄭靈茵曾是工業機器人出海先行者,曾組建和帶領海外團隊深耕全球市場,并迅速實現商業化成果轉化。
千尋智能不僅在國內市場上穩步布局,更將視野擴展至全球,在新能源電池、物流、餐飲、康養等領域完成80+場景調研,已形成了一套獨特且行之有效的商業化邏輯。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