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灣仔有百年歷史的唐樓“藍屋”,采取居民共創的方式,轉型為結合居住、文化活動功能的復合空間,開辦了“香港故事館”,成為游客喜愛到訪的網紅地。
上海正在經歷大規模的城市更新,成片的老建筑何去何從?香港唐樓"藍屋"的活化過程,可以作為借鑒和參考。
位于香港灣仔的"藍屋"是一棟四層唐樓,建造于上世紀20年代,已有百年。它位于石水渠街72A,曾是"華佗廟"。上世紀50年代,黃飛鴻的徒弟林世榮之侄林祖在那里開辦了武館,到上世紀60年代,林祖的兒子林鎮顯開辦了醫館。
"藍屋"原本并非藍色,上世紀90年代政府安排上漆時,只有水務署用剩下的藍色油漆,于是將這棟唐樓漆成了藍色,可謂無心插柳。"藍屋"二至四層沿街均有陽臺,是香港僅存的有陽臺的唐樓。
如今,"藍屋"依然保持著醒目的藍色,"留屋留人"的改造方案下,老建筑得以修舊如舊保持原有風格。一層除了服務社區的華佗醫館,還開辦了灣仔民間生活館(現在的香港故事館)。通過"好鄰居計劃"入住的藝術家、建筑師、學者等新租戶,把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公共服務帶給原居民,為百年社區增添了活力。
10月18日,2024新華社區營造大會"生長的動力"主題研討會上,香港資深社區營造人黃英琦介紹了香港近年最具影響力的社區營造案例。她提到,"藍屋"在政府支持下采取居民共創的方式,轉型為結合居住、文化活動功能的復合空間,成為游客喜愛的目的地。
尊重"留屋留人"民意
19世紀50年代起,從太平山街一帶開始,唐樓越建越多,成為香港城市建筑的經典類型。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隨著高層建筑在香港全面興起,唐樓建造的歷史基本結束。
香港現存的唐樓中,狀況較好的不多,基本都已列為歷史建筑,納入文化保育。比如,威靈頓街120號唐樓建成于1884年,是香港現存最早的唐樓之一,2017年被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筑。和昌大押建筑群建于1888年,由4幢樓房組成,曾開辦衣物店、雀鳥店、照相館等,2002年定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筑,2008年完成修繕改造,以餐廳的形式活化運營。
長期以來,為解決住房緊張問題,香港的公共住房建設和商業住宅開發形成了完備的模式,年輕人、從市中心遷出的老居民,入住郊區大盤和服務完善的新型社區是主流。唐樓等老建筑的改造,很難創造更多的居住空間,更有價值的發展方向是嘗試社會創新,成為各類人群相聚碰撞之地。
黃英琦自2006年起擔任灣仔區議會主席,親歷了"藍屋"的改造活化過程。她說,當時灣仔區有很多重建項目牽涉拆遷,很多居民在老房子里住了50年,在重建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文化資產和歷史建筑,作為區議員,必須在工作中納入居民的聲音。
她介紹,"藍屋"內部曾有民、商、教等多重用途。除一樓曾設有武館、醫館外,二樓曾為鏡涵義學,是專為街坊子弟提供免費教育的民間學校,還有戰前灣仔區唯一的英文學校"一中書院"。
2000年,"藍屋"被香港政府定為一級歷史建筑。2006年,香港房屋協會決定對灣仔石水渠街及附近建筑物實施活化,"藍屋"就在范圍之內。當時政府的設想與14戶居民及社區不一致,政府希望借助有價值的歷史建筑打造文旅地標,居民希望生活盡量少受波及,保留傳統的社區氛圍。當時,居民提出"留屋留人"的改造方案。
2007年12月,時任香港發展局局長、后來的特首林鄭月娥探訪"藍屋",與居民面對面溝通。隨后,政府方面同意調整規劃,接受了由非營利組織主導、以社企合作的模式運營的方案。政府通過歷史建筑法律計劃撥款5000萬港幣,用于"藍屋"的修繕。
修繕工程堅持了"修舊如舊"的原則,維持了藍色墻體不變,樓內的木樓板、木樓梯、木窗框、木門、地磚、陽臺鐵柵欄以及裝飾圖案等,均保持舊時風格。這是香港首次采用"留屋留人"策略活化老建筑,2017年項目完工,同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林鄭月娥稱,這是香港歷史建筑保育計劃的里程碑。
可持續活化方法多
改造、留人,還不夠。老建筑重煥光彩,更看活化利用上的思路是否可持續。改造完成后,"藍屋"實施了"好鄰居計劃"。
官網信息顯示,"藍屋"共有32個居住單位(包括地下層),其中12個單位納入"好鄰居計劃",成為共居空間。"好鄰居計劃"對擬遷入的租戶進行"考核",希望新租戶有能力、有意愿用自己的技能為社區帶來活力。
被接納為"好鄰居計劃"的會員,按月繳納會費,需要按規定出席居民大會及其他公共活動,并積極分享各類技能。黃英琦回憶,加入計劃的多為藝術家、建筑師、學者等,他們的社區歸屬感很強,無論是節慶時一起舞龍舞獅,還是附近有工程噪音時積極溝通,都體現出了參與熱情。
如今,一層的香港故事館內,陳列講述了灣仔歷史變遷的完整故事,讓到訪者直觀了解這一區域的百年滄桑。故事館的隔壁則是一家開業二十多年的中式素食店。"藍屋"內開辦的創作室,則舉辦藝術、手工等活動吸引社區居民參與。9月底及十一長假期間,這里舉辦的工作坊是對月餅罐進行改造設計。三樓的舊物敘述空間,通過搜集來的舊物,讓觀者了解不同年代、不同階層香港居民的居住生活狀況。
"藍屋"所在的唐樓建筑群,建筑按外墻顏色分別被命名為"紅屋"、"橙屋"、"黃屋"、"粉屋"等,整片區域已成為成為熱門的目的地,如何協調居民與游客的需求,是政府和社區共同面對的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