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央企執行“退金令”。
繼中國電信子公司掛牌轉讓小貸、保代、融擔公司股權之后,中國保利子公司近日掛牌轉讓攀枝花農商行170.57萬股股份、廣州保利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保利小貸”)全部股份。
自從被市場稱為“退金令”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問責規定(試行)》發布以來,央國企加速剝離“對服務主業實業效果較小、風險外溢性較大的金融機構”。記者不完全統計獲悉,已有十多家央企、國企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出清旗下銀行、保險、小貸、融資擔保公司股權。
受訪行業專家指出,央企、國企清退一些對主業貢獻小的金融股權,有利于企業提升主業創新能力與市場競爭力,降低金融風險外溢影響,預計后續或將有更多國資央企陸續進行調整,轉讓相關金融資產。
掛牌轉讓小貸、農商行股權
8月12日,北京產權交易所網站披露攀枝花農商行170.57萬股股份轉讓信息,轉讓底價為232萬元,該筆股權占該行總股本的0.1316%,股權持有人為中絲天成(攀枝花)絲綢有限公司(下稱“攀枝花中絲天成”)。
據披露,攀枝花農商行實收資本129592.12萬元,2023年資產總計3568441.78萬元、負債總計3349381.62萬元。轉讓方攀枝花中絲天成是攀枝花農商行的第十大股東,為國有控股企業,背后的股東正是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保利集團”)。
企查查顯示,除攀枝花中絲天成外,目前攀枝花農商行股東里已沒有保利集團或旗下其他公司。這也意味著此次攀枝花中絲天成轉讓攀枝花農商行股份完成后,中國保利方面將不再持有攀枝花農商行股份,將徹底退出該行股東行列。
不單單是退出攀枝花農商行,記者注意到,中國保利旗下的保利南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保利南方”)、保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保利控股”)數日前同時掛牌轉讓保利小貸全部2億股股份,轉讓底價為28138.9萬元。根據轉讓公告,保利小貸成立于2015年10月,當前注冊資本為2億元,由保利南方持有94%股份,保利控股持有6%股份。
財務方面,截至2023年底,保利小貸營業收入為8459萬元,利潤總額達2544萬元,凈利潤為1890萬元。公司總資產規模達到43616萬元,負債總額為15531萬元,所有者權益為28084萬元。進入2024年,保利小貸的業績急轉直下。
截至2024年7月31日,保利小貸營業收入為3.86萬元,利潤總額為36.2萬元,凈利潤降至28.92萬元,資產總額縮減至28913萬元,負債減少至800萬元,所有者權益則微增至28113萬元。
“保利此舉或是其積極落實國資委對央企剝離非主業資產要求的體現。”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對記者表示,此次攀枝花中絲天成掛牌出清攀枝花農商行股權,保利南方、保利控股掛牌轉讓保利小貸全部2億股股份,主要是受近期“退金令”等因素影響,央企加快剝離與主業經營關聯不大的金融機構股權。
加速剝離金融資產
事實上,2020年出臺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就拉開了央國企退出金融、地產等非主業、非優勢業務的序幕。2023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下發《國有企業參股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明確國有企業堅持聚焦主責主業,符合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嚴控非主業投資。
《暫行辦法》同時提出,除戰略性持有或培育期的參股股權外,國有企業應當退出5年以上未分紅、長期虧損、非持續經營的低效無效參股股權,退出與國有企業職責定位嚴重不符且不具備競爭優勢、風險較大、經營情況難以掌握的參股投資。
今年5月末,《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問責規定(試行)》發布。在該規定中,要求各中央企業原則上“不得新設、收購、新參股各類金融機構”,“對服務主業實業效果較小、風險外溢性較大的金融機構原則上不予參股和增持”,該要求也被市場人士稱為“退金令”。
隨后,越來越多的中央企業加快退出參股金融企業的步伐。記者不完全統計獲悉,已有十多家央企、國企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出清旗下銀行、保險、小貸、融資擔保公司股權。比如,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旗下青島鴻瑞電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掛牌轉讓青島嶗山交銀村鎮銀行1050萬股股份;中國南方電網旗下廣西鑫盟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轉讓桂林銀行8279.12萬股股份。
在“退金令”出臺后,一個月內就有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近期也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重慶眾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41.1765%股權、甜橙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和天津天翼融資擔保有限公司100%股權。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記者表示,國資央企在“退金令”后持續出清小型金融機構股權,主要還是為了響應監管精神,整合與優化旗下泛金融業務,將精力與資源聚焦在更重要的主業方面。
“預計后續或將有更多國資央企陸續進行調整,轉讓相關金融資產。”王蓬博認為,央企、國企清退一些對主業貢獻小的金融股權,有利于企業提升主業創新能力與市場競爭力,降低金融風險外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