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島是日本旅游業和半導體要地。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當地時間8日下午4時42分,日本九州島附近海域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布海嘯預警,宮崎縣、高知縣預計浪高達1米。地震發生后,為確認安全,東海道新干線及東海道新干線部分區間出現延誤。
不過,在8日晚10點,當地新干線已恢復運營。同時,日本氣象廳的海嘯警報也隨之解除。
這是今年1月1日日本能登半島7.6級地震后發生的第二場震級較高的地震。
9日,日本氣象廳最新消息顯示,當天4時23分左右,宮崎縣日向灘發生5.3級地震,最大震感為震度3,震源深度20公里。本次地震沒有引發海嘯的風險。
據日本媒體報道,地震已導致12人受傷,多棟房屋倒塌。
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風險再評估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區域內還有多座核電站。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日本原子能管理委員會表示,九州島和四國島的所有12座核反應堆都是安全的,周邊地區輻射水平的監測數值沒有發生變化。
目前,日本氣象廳還發布警告稱,震動強烈的地區可能更容易發生落石和山體滑坡,并敦促民眾在未來一周內警惕余震。
據央視新聞援引日本氣象廳8月8日消息,當天宮崎縣附近海域發生地震后,相關專家舉行了會議,對據預測未來有可能發生的“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進行了評估,認為“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預想震源區域及周邊區域“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較平時提高”。
據悉,以日本東海地區以西的太平洋沿岸為震源的巨大地震迄今為止反復發生,最后一次是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
根據今年2月日本氣象廳發布的評估數據,南海海槽在未來10年內發生特大地震的概率在30%左右,未來30年內的發生概率在70%到80%之間,未來50年內的發生概率為90%甚至更高。
半導體和旅游業重鎮
地震發生后,中國駐福岡總領事館也在第一時間發布消息,提醒宮崎、鹿兒島等地區中國公民,切實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密切關注日本官方發布的地震提示、海嘯預警和天氣預報。
當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九州島下屬的熊本縣、福岡縣、宮崎縣等多地都是包括中國游客在內的海外游客熱衷的日本旅游目的地。
日本觀光廳(JNTO)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的訪日游客人數達到了1778萬,也創下了以半年為跨度的最多紀錄。如無意外,今年訪日游客數勢將突破2019年疫情前創下的年度紀錄3190萬人。
自6月底起,中日又恢復多條航線。其中,就在7月16日,中國東方航空正式恢復上海與鹿兒島之間的定期航班,這是自疫情暴發以來時隔4年5個月的首次復航。
除了旅游業,九州島也是日本半導體及相關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福岡、大分、宮崎、佐賀、長崎、熊本以及鹿兒島在內的7個縣,總體GDP均約占日本整體10%,其中半導體產值占全國產值比重約五成。
據不完全統計,九州島上有200多家半導體設備制造及設備零部件制造商。包括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設備制造企業東電電子,全球第一、第二位的硅晶圓生產企業信越化學工業、日本勝高,在半導體用光致抗蝕劑方面擁有全球最大市場份額的東京應化工業,半導體封裝材料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二的日立化成工業,綜合性半導體材料生產企業旭化成、住友化學、昭和電工、以及半導體超純水設備生產企業東麗等。
九州經濟貿易和工業局數據顯示,從2021年4月到2024年6月,九州島共有100個半導體相關投資項目,其中熊本縣就有了52個項目。臺積電在熊本縣的1號和2號工廠就占總投資額的60%以上。此外,宮崎縣也在近年吸引了不少半導體制造商。總部位于京都的半導體制造商羅姆計劃在宮崎縣建造一座新工廠,并將投資2892億日元用于其主導的SiC(碳化硅)晶圓生產。
上述數據還顯示,2023年,日本九州半導體產值年增24.0%至11533億日元,連續第3年呈現增長,年產額為近16年來( 2007年以來)首度突破1萬億日元大關,達到了10345億日元。
近年來,半導體產業已成為日本政府發力的新目標。日本經濟產業省此前要求從2024年4月開始的財政年度預算達到創紀錄的2.46萬億日元,比上年增長45.7%。其中1230億日元用于芯片相關計劃,大部分資金將用于加強供應鏈,促進該國半導體行業發展。
日本經濟產業省于今年6月修訂的“半導體與數字產業戰略”提出了最新目標,即到2030年日本國內半導體相關產業銷售額將提高到15萬億日元,比2020年增長兩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