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于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多位長期跟蹤國資國企改革的專家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決定》突出強調要推動國有企業把充分發揮戰略功能價值放在優先位置。隨著改革落地,評價考核維度將更加立體,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數據口徑有望統一。
進一步突出國企戰略功能定位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近期在國資央企系統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時指出,《決定》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全局,拿出專門篇幅作了集中部署,也在多個章節有具體安排。
《決定》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部分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進行了系統部署。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一級教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聯合創始人、聯席主席楊瑞龍認為,相關內容進一步明確了國有企業分類管理監督的方向,進一步突出強調了國有企業的戰略功能定位。
“《決定》從改革、考核和核算三個層次豐富了分類管理監督的內涵。”楊瑞龍表示,從宏觀層面,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強調“三個集中”——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這是引導國有企業強化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
《決定》還從行業入手,提出推進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行業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將相關行業分為自然壟斷環節和競爭性環節,有區別地推進改革,這為重點行業領域改革明確了實施路徑。”楊瑞龍表示,石油、電力等行業過去都開展過相關改革,下一步將繼續深化,并在更多行業推行。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資本運營處處長、研究員杜天佳表示,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從戰略方向看,是要明確國有資本重點投資領域和方向,推動國有資本“三個集中”,同時也要促進充分競爭領域國有資本市場化流動。在統籌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方面,要推動企業把充分發揮戰略功能價值放在優先位置,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核心業務和擅長領域上,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對于如何合理把握央企投資在“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與盲目多元、“鋪攤子”之間的關系,杜天佳表示,前者必定是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對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要有帶動作用,要能夠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國務院國資委將健全國有企業投資管理制度,完善投資負面清單,建立投資后評價制度。
評價考核維度將更加立體
評價考核制度對國有企業經營運行具有導向作用。《決定》首次提出要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楊瑞龍認為,這意味著單獨考核國企戰略使命的完成情況被放在了更加突出位置,這同樣也體現了對國企戰略功能定位的強調。
近10年來,國務院國資委根據企業不同功能作用,設置更有針對性、個性化的考核指標,目前實施的“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的考核機制正深入推進。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國資監管研究處副處長、正高級經濟師李寒湜介紹,2024年度中央企業考核中,個性化指標已達77%,評價更加精準、有針對性。
李寒湜表示,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要求建立科學客觀、可量化的國有企業功能價值評價體系,并進行定期評價。這一評價將與經營業績考核評價等另外兩類考核評價共同構成國有企業評價體系,形成更加立體的考評維度。
具體到行業,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共事業等重點行業的中游的網絡型基礎設施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特性,具有自然壟斷屬性。國際上,不少國家在反壟斷法中為自然壟斷行業制定豁免規定,或出臺專門法律保護自然壟斷環節。在自然壟斷環節,要獨立核算并建立功能使命評價制度。
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大創新。杜天佳表示,自2014年起試點以來,目前中央企業層面已有5家試點企業轉正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加上2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形成了“5+2”的兩類公司平臺基礎架構,另有12家試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繼續推進改革探索。
《決定》提出,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下一步要打造國有資本投資布局、整合運作和進退流轉的專業化平臺。”杜天佳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將在進一步明晰功能定位的基礎上,完善評價體系,推動兩類公司進一步履行好功能使命和戰略使命。
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數據口徑有望統一
《決定》還首次從中央層面提出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受訪專家認為,這包含了對國有企業“量”“質”提升的要求。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需要提升增加值,提高企業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總體貢獻,同時統一數據口徑也有助于國有經濟結構調整的決策部署。
“國有企業的投入產出要‘算賬’。”楊瑞龍說,目前國有資本的投入產出比還有提升空間,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有利于國有企業在履行戰略使命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率。
李寒湜表示,黨的二十大以來,國務院國資委更加重視對于中央企業增加值的測算和披露,如披露2023年年底增加值較2012年翻了一番,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實現增加值2.5萬億元等。
“目前中央企業增加值是基于現價進行測算的指標。”李寒湜說,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央企業對于GDP增長的貢獻,并強化企業“先算再投”的意識和習慣,增強價值創造能力,優化國有資本投向和布局。不過,國有經濟的涵蓋范圍更廣,面對情況更為復雜,統計難度也更大。尤其不同的是,為了更好體現國有經濟對于GDP的貢獻,需要基于不變價進行測算。
“這需要各級國資監管機構、出資人機構積極配合統計部門,盡快統一數據口徑,完善數據統計和披露機制,夯實國民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決策基礎。”李寒湜說。
《決定》提出增強各有關管理部門戰略協同。李寒湜表示,發展國有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需要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原則,明確區分國資監管機構和行業監管部門的監管邊界,也要增強各有關管理部門戰略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