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勝良(證券時報記者)
今年央視3·15晚會播出了一個節目:有記者臥底并曝光了婚戀市場亂象。婚戀網站通過話術培訓新人,通過夸大婚戀對象優點,以及打壓簽單對象等方式,誘導交費,將客戶當做“獵物”來搞錢,最后并沒有提供相應服務。
這么努力地琢磨客戶,到頭來婚戀市場的龍頭公司業績也不好,其創始人大舉拋售公司股權,接盤者大概率要套牢。原因也不難理解,這個市場看起來熱鬧,卻是一個難啃的骨頭,天生具有信息散亂,無法標準化的特點,讓無數精英折腰。
世紀佳緣創始人龔海燕是地道的精英人物,讀研期間,曾經兩次被婚介交友網站欺騙。正是這兩次受騙,讓她萌發了創辦一個嚴肅的以婚戀為目的的交友平臺的想法。她自己通過創立婚戀網站找到心儀的另一半,很快吸引到了投資者。
一開始世紀佳緣也是高舉高打。龔海燕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于復旦大學,網站注冊人員也是口口相傳,包括同濟醫大女碩士,上海交大男博士。但是,很快這個網站人數大幅擴張,各種信息充斥,良莠難辨。
世紀佳緣在美國上市后,龔海燕將股權拋售出去,然后辭去職務去做了教育類網站。國內另外一個相親類頭部公司,創始人后來也出售了股權。海航、當當網都曾經試圖收購婚戀類網站。
婚戀類網站很容易吸引到用戶注冊,未婚者都想去試一下運氣,但能否通過這些網站找到配偶就是另一個問題。有分析認為,相親類市場有一個矛盾,就是一旦相親成功就減少了一個客戶。這可能是該行業的命門。比如購買房屋之后,人們也很少再購買,買汽車、家用大件電器頻次也不高。不過,現在離婚率很高,網站吸引老客戶并不難,而且每年都有年輕人進入婚戀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地潛在客戶。
婚戀網站很快開辦線下門店,是因為線上模式盈利不佳,網站看起來熱鬧,但消費不足,線下門店可以促使潛在用戶轉化為消費者,為了讓用戶轉化為消費者,門店要掌握技巧,連哄帶蒙也要成交。
中介可以促進交易,比如買賣出租房屋,可以淡化矛盾,緩和拉攏雙方進入交易環節。了解雙方信息的紅娘可以幫忙撮合,按道理是一個很重要的橋梁,但是婚配在人生中特別重要,選對另一半直接決定生活質量,人們一般會花很長時間來慎重決定,進入戀愛容易結婚難,互相了解多年的戀人還會分手,更不要說陌生人。對陌生人來說,年齡、身高、顏值、學歷、身體狀況、飲食習慣等顯性條件比較容易了解,即使如此也容易在某些條件上卡住,更不要說各自的經歷、喜好和認知這些比較隱性的要素,需要花很長時間了解。婚配成功率太低,中介需要花很長時間服務客戶,時間和精力成本太高。
為了吸引消費者以及成交,難免會夸大某些方面,對虛假信息不聞不顧。歷史上,婚戀市場一直是媒體曝光的熱點,不僅僅有虛假宣傳,還有詐騙嫌疑,有部分機構還會有意無意的找婚托。
一位研究社交媒體的IT企業部門負責人向我分享了他對婚戀市場的觀察,他是香港人,在內地上班,他在婚介機構屬于高端客戶,是婚介機構熱衷推廣的招牌,就好像照相館門口的照片一樣,他被介紹給很多女士,婚介機構并不希望他找到對象,如果他配對成功,就意味著他們會失去一個活招牌。他表示,打上成功標簽的男士在婚戀市場很吃香,在和相親對象聚會時甚至可以不用買單。
稀缺資源受到追捧,就有人會粉飾工作、學歷家庭條件等吸引異性,有些是為了找好的婚配對象,有些就是為了詐騙,通過虛構信息,冒充軍人、公務員、官二代、富二代等,獲得對方好感,血吸對方財物,這種詐騙因為有婚姻幌子做掩護,損失還很難追回。婚戀市場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網站平臺并沒有打擊這些行為,可能是因為用戶假冒行為可以刺激異性參與積極性,對經營者有利。讓婚戀網站合法合規經營,任重道遠。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