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日前正式對外發布以優質高中“名額到校又到區”為中心點的高中招錄新政,引發全社會熱議。聯系銀保監會辦公廳、住建部辦公廳、央行辦公廳剛剛聯合發布的《關于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上海市教委客觀上在策應樓市新政。
從2022年開始,上海市優質高中將拿出其招生總計劃數的65%(委屬)、50%-65%(區屬),來進行“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招生計劃”,剩下的名額則通過高中自主招生和統一考試招生來錄取學生。
所謂“名額分配”,即把優質高中的招生名額,根據科學、均衡的分配方法,分配到上海的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
這一新政頂層設計的思路是“階層混合”,即打破學區房的禁錮,讓全市所有學生,不分學區,毋論小區,都有機會進入重點中學讀書,讓有錢人家坐擁學區房的孩子和經濟相對不太富裕人家住在一般小區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
新政一出,原本高傲的學區房價格立馬矮下身子,房價一夜之間直降數十萬甚至百萬。
而此前,學區房身價貴如“皇親國戚”,業主們只有通過搖號才能買到學區房,他們之中既有苦苦為求一張孩子“學票”的家長,也有不少專業炒房人士。特別是在一些房價升溫過快的大城市,投資客們手中攥著學區房等著家長們來買,反正學區房穩賺不賠。
長期以來,因優質學校學區劃分資源不均,學區房已經遠遠偏離其住房的屬性,在不少人眼中,環境臟亂差的老舊小區,一俟進入學區房的“皇榜”,也可以因為所謂“名校學位”炒作而房價大漲。投機者們抓住這個資源分配不均引發市場熱點,在教育資源和房子緊密掛鉤的情況下,信心滿滿地沖向學區房,以倒賣學區房為生,賺得盆滿缽盈,于是造成周邊房價的進一步抬升。可以說,多年來房價的漲勢難以降溫,這與學區房的高房價有一定的相關性。
眾多自媒體、機構也參與炒作,以博人眼球,導致業主們的非理性購房情緒不斷升溫。
于是,學區房成了孩子入學的門票,也成了投資者攫取財富的捷徑。可是“學區”兩字卻模糊了作為房子的本質,嬗變為唐僧肉,優質學校、開發商、投機者都躋身其中,以圖從中分一杯羹。
眼下,上海的政策促成了教育資源的“階層混合”,促進了社會公平。大家不論身價等級,不管富貴貧窮,孩子們都有機會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有可能避免兩極分化。
更直接的意義是精準打擊了學區房的炒作空間,遏制了因學區不均而推動局部二手房價快速上漲的狀況,讓學區房“退燒”,回歸居住屬性,這無異于是給爆炒學區房的投機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學區房的教育資源向來是政策恩賜的,帶有教育部門強烈的官方意志,這也是學區房政策風險的軟肋。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學區房之所以值錢,不是房子本身,而是附加在房子上的教育資源。一旦“階層混合”入校,無論離優質學校多遠,近在咫尺或是相距甚遠,大家機會均等,學區房不再成為稀缺的資源。隨著新政的出臺,學區房價格聞風而降,動輒數十萬元的降幅讓人大跌眼鏡。
用改革的思維解決經濟難題,教育資源的均衡化是個明確的方向,這一次,上海用“階層混合”的改革思維給學區房“退燒”,可圈可點,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