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過去兩年相當于一個普通公司的十年,在這么快的發展速度下,利益自然會出現分歧。”
北京時間周一上午,OpenAI CEO山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發布了一篇以“反思”為主題的博客長文,側面回應了圍繞OpenAI的爭議話題。長文中,奧爾特曼以“混亂”“不平坦”等詞形容OpenAI從一個實驗室變成一個完整公司的過程,并談到他被公司董事會罷免的事件。針對今年AI領域的變化,他則重點提到對智能體(Agent)的看好。
“新年到來讓人進入到一種想要反思的心情。”奧爾特曼說,回顧過去,2022年OpenAI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研究實驗室,當年公司發布了被命名為ChatGPT的GPT-3.5,開啟了全所未有的增長曲線。“然而,道路并不平坦。”奧爾特曼說,過去兩年,OpenAI不得不將自身建立為一個完整的公司,這幾乎要從零開始,在如此少的經驗下快速建立起一家公司難免混亂,經常出現“前進兩步、退后一步”的情況,期間有巨大的壓力,沖突和誤解比比皆是。
奧爾特曼談到自己被解雇的事件,稱過去兩年他有一些最不愉快的時光。奧爾特曼在一年多前一個周五的視頻通話中突然得知自己被解雇,感覺“就像一場夢境出錯了”。隨后便是幾個小時、幾天的瘋狂事件,奇怪的是,關于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發生,沒人能得到滿意答案。
奧爾特曼稱,這個解雇事件是公司治理的巨大失敗,但此事也讓他知道,在應對系列復雜挑戰時,有一個經驗豐富、觀點相異的董事會的重要性。經過此次危機,OpenAI繼續做研究,每周活躍用戶隨后從1億增長至3億。
除了被解雇事件,奧爾特曼還談到OpenAI過去兩年經歷的其他波折。他認為,一些曲折令人愉快,一些曲折則是艱難的,例如,一些原本不看好公司發展的人變成了“信徒”,有一些同事則離開公司并變成競爭對手。他解釋,伴隨著OpenAI規模快速擴張,一些現象不可避免,包括大量人員流動,“OpenAI過去兩年相當于一個普通公司的十年,在這么快的發展速度下,利益自然會出現分歧,很多人也會因為各種原因來攻擊公司。”
OpenAI的人員流動頗受外界關注。去年離開OpenAI的知名人物就包括公司CTO 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蘇茨克沃(Ilya Sutskever)、創始團隊成員約翰·舒爾曼(John Schulman)和安德烈·卡爾帕斯(Andrej Karpathy)等,其中,安德烈·卡爾帕斯創辦了一家AI+教育公司,約翰·舒爾曼則加入OpenAI的競爭對手Anthropic。
OpenAI從一個以非營利為特點的組織變成一個有營利性子公司的組織,再到近期決定再次調整公司結構,關于公司性質的爭議也從未停止。去年年初,曾參與創立OpenAI的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起訴了OpenAI,認為OpenAI改變了企業性質并從微軟獲得投資,已放棄了公司的最初使命。去年12月,OpenAI則計劃將營利性子公司轉變為特拉華州公益企業(PBC),以管理和控制OpenAI的運營和業務,原本非營利母公司在現有營利性子公司中的重大權益將以股份的形式出現在PBC公司中。隨后,諾貝爾獎得主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公開支持埃隆·馬斯克起訴OpenAI,認為OpenAI不應該改變非營利組織的屬性。
“我們的愿景不會變,而戰術還將繼續演變。”奧爾特曼表示,現在OpenAI有信心說自己已經知道了如何構建AGI(通用人工智能)。相信2025年人們將會看到第一批AI智能體“加入勞動力大軍”,從根本上改變各公司產出的東西。OpenAI也已看向更遠的遠方,目標已經轉向了真正意義上的超級智能。
關于智能體的展望,奧爾特曼此前已提及過一次,他在去年10月底表示,下一個重大突破將是智能體。
國內大模型企業也在展望今年智能體將有更大突破,智譜華章總裁王紹蘭去年12月表示,2025年AI領域有兩個重要發展方向,其中一個就是智能體技術,也就是大模型使用工具,“現在手機APP還需要按照人的方式在操作,可以想象大模型能熟練使用工具對行業意味著什么。”另有大模型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智能體技術的關鍵在于讓大模型從知識內化型向外化型轉變,智能體普及度將越來越高,但也需要循序漸進,例如,做能幫人安排行程的智能體的復雜度,比做AI閱讀智能體的復雜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