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多家銀行相繼宣布信用卡權益調整生效。從取消或降級旗下信用卡權益,到停發聯名信用卡,再到裁撤或調整信用卡業務部門,今年年內,多家銀行調整信用卡發展戰略。作為商業銀行零售引擎的信用卡業務持續收縮,其背后,與銀行信用卡流通卡量縮減、交易規??s水,以及不良貸款率上升不無關系。
從有關數據來看,信用卡無論是在發卡量,還是在交易規模,以及不良貸款變化上,均表現得不如人意。央行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國共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6億張,環比下降0.85%;較2023年同期減少大約700萬張;較2022年同期減少大約3800萬張。
而在信用卡交易規模和App活躍度方面,有的銀行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截至2024年9月末,平安銀行信用卡應收賬款余額4530.88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1.9%;中信銀行信用卡貸款余額為4985.24億元,較上年末減少227.36億元,降幅為4.36%。招商銀行信用卡App“掌上生活”,月活數據從2023年末的4197萬,下降至2024年中期的3907萬。平安銀行半年報披露,截至報告期末,該行信用卡App月活用戶為4338萬,較2023年末的5193萬減少約800萬,而今年三季度這一數據繼續降至4181萬。
不僅如此,信用卡不良貸款也呈現了上升趨勢。上市銀行半年報披露信用卡不良率情況的16家銀行中,有13家不良率較去年底有所上升,工商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均超過3%,分別為3.03%、3.88%、3.24%。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業務中,信用卡透支類資產規模分別為5.3億元、93.3億元、262.2億元,在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資產中的占比分別為12.2%、33.5%、48.0%,增速較快。
信用卡業務萎縮也導致部分銀行非利息收入中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下滑。交通銀行在半年報中提及,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中,銀行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9.77%,主要是消費額同比下降疊加主動清退高風險客戶等因素影響,信用卡回傭收入及違約金收入有所下降。中信銀行上半年末,銀行卡手續費79.50億元,同比下降2.50億元,主要是全市場信用卡交易量整體下降,影響信用卡回傭收入。
由此可見,銀行在提升信用卡業務服務質量的同時有必要算好成本賬,信用卡降成本已迫在眉睫。
目前,一些銀行調整信用卡權益,提高獲得權益的門檻或者取消部分信用卡權益便是降成本的一項重要舉措。比如,平安銀行發行的悠悅白金信用卡此前可以使用積分直接兌換年費,就在11月初,該項優惠政策被取消,調整后需滿足一定的最低消費額。其中,“悠悅白-樂行版”信用卡的年費要“當年消費滿5萬元”才可免次年年費。農業銀行下線五倍積分包活動,調整VISA全球支付白金卡境外消費積分規則,由“消費1美元獲12積分”變更為“消費1美元獲6積分”。交通銀行也對信用卡權益服務進行調整,如沃爾瑪商戶的普通買單折扣由9.85折調整為9.9折;銀聯惠購業務不再提供超級權益VIP月卡、季卡購買服務等。
此外,也有部分銀行調整或裁撤信用卡分支機構,比如交通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上海農商行、蒙商銀行等調整信用卡部或中心的設置,華夏銀行今年上半年同時關閉天津信用卡中心和廣州信用卡中心。這些都是銀行降低信用卡業務成本的具體措施,以有效應對成本過高等問題。
不過,信用卡降成本也應考慮用戶體驗,避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筆者認為,各行應根據自身市場定位,深入挖掘并專注于關鍵的消費場景和目標客戶群體,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致力于提高服務水平和便捷性,以優質服務和良好的客戶體驗留住客戶。與此同時,要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增強客戶滿意度,并通過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來提高整體業務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