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概念火了!
10月29日,馬斯克在沙特投資倡議論壇(FII)預測,2040年前,機器人數量將超過人類,至少有100億個機器人投入使用。10月14日,工信部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出臺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6G等新領域新賽道。此外,隨著人形機器人賽道升溫,多家知名企業紛紛入局。
二級市場方面,9月24日以來,機器人指數累計漲超56%,一大批牛股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如何看待這波大漲行情?目前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進行到哪個階段?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哪些細分投資領域值得關注?
中國基金報采訪了6位公募投研人士,他們分別是:
鵬華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資部基金經理 羅英宇
中歐中證機器人指數發起基金經理 宋巍巍
永贏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 張璐
創金合信興選產業趨勢混合基金經理 張小郭
華富人工智能ETF基金經理 郜哲
民生加銀高級研究員、家電機械分析師 王鵬程
這些投資人士認為,AI巨頭引領技術進步、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以賽力斯為代表的車企入局、A股市場整體回暖等因素,導致近期人形機器人概念表現較好。未來這一領域空間廣闊,有望成為繼智能手機和新能源車之后的又一重要科技革命,擁有萬億級市場機遇。
多因素助力大漲
中國基金報記者:人形機器人概念火了。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8日,9月24日以來機器人指數累計漲超56%。如何看待這波大漲行情?
羅英宇:近期人形機器人概念火爆,主要受市場風險偏好大幅提升所帶動,以及產業政策支持和相關企業積極布局的推動。
近期產業政策不斷推出,其中最為重磅的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出臺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等新領域新賽道。另外,馬斯克在沙特投資倡議論壇預測,2040年前,機器人數量將超過人類,至少有100億個機器人投入使用,每個價格在2萬美元至2.5萬美元之間。這也有效激發了市場對于人形機器人的進展和未來成長空間。
宋巍巍:對比之前和此次的行情,本輪漲幅除了科技板塊的普漲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轉變:人形機器人的驅動,從之前只看海外,到現在國內人形機器人的消息催化就可以引領板塊行情,這是一次定價權的轉換,也是側面印證我國人形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進步。
郜哲:2024年是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加速之年,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人形機器人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多模態大模型的出現為感知能力的構建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軟件基礎,使得人形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眾多科技企業的投資也推動了本輪科技行情的上漲。
人形機器人的潛在應用場景十分廣闊,從工業領域的危險作業環境,如核電站維修、化工廠巡檢等,到服務領域的醫療康復、家政服務、教育陪伴等,在當前我國人口紅利消失,逐步進入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下,人形機器人廣闊的應用前景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關注。
張璐:首先,隨著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加速發展,行業已經從概念階段逐步向量產階段過渡。大廠的持續投入使市場對人形機器人產業的落地和商業化前景充滿信心。其次,國內政策對人形機器人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工信部出臺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將其提升至戰略高度,并在2024年多個重磅科技展會中展示了多款人形機器人產品。支持性政策的不斷出臺,進一步激發了市場對行業成長性的樂觀預期。
當前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人形機器人產業未來價值的樂觀預期,也體現了資本市場對其科技成長屬性的高度認可。
張小郭:在這一輪的大盤強勢反彈中,科技板塊起到了排頭兵的作用,而人形機器人作為科技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沒有缺席。在此基礎上,市場近期對國產人形機器人的關注度提升,傳聞某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布局人形機器人,引發了市場對華為入局人形機器人的無限遐想,進一步增強了本輪人形機器人炒作的熱度。
王鵬程:本輪上漲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AI巨頭引領技術進步,二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三是以賽力斯為代表的車企入局,預計未來隨著更多企業入局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將加速完善,加快商業落地可能性。
產業處于“從0到1”產業變革階段
中國基金報記者:人形機器人產業趨勢明確,目前產業發展進行到哪個階段?
羅英宇:目前人形機器人軟硬件技術研發均取得顯著成果,硬件發展稍快于軟件,技術的成熟度正在提高,特別是在運動控制、感知能力和人機交互等方面。隨著AI技術的進步,機器人具備了更強的環境感知和決策能力,能夠在復雜環境中執行任務。
宋巍巍:全球標桿企業已經臨近量產,2025年多家海外企業均有部署千臺量級機器人的計劃,用于在首發場景訓練、驗證(工廠或家庭),預計2026年正式對外交付。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的新型人形機器人,定價9.9萬元起,率先將人形機器人的價格降低到2萬美元以內。
目前,我國多家人形機器人企業的產品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和交付,客戶主要是高校科研機構、人工智能企業和智能制造企業,一些人形機器人已經在工業制造場景及商用服務場景實現商業化落地。
張小郭:整體來看,產業目前仍處于“從0到1”的萌芽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進程有望逐步加快。海內外的相關公司提出了將人形機器人在制造工廠投放使用的計劃,此外,國內一些初創企業,以及部分新能源汽車制造商近期推出了人形機器人產品方案。
郜哲:目前人形機器人產業處于“從0到1”產業變革階段,處于商用化落地前期,得益于多模態人工智能技術的超預期發展,人形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在加速發展。在今年上半年,市場預期較為現實的家庭商用機器人可能需要到2027年才有落地的可能性,但從當前特斯拉及國內初創企業的原型機來看,目前人形機器人在精細動作和互動能力上超預期發展,而隨著明年英偉達B系列芯片的發布,以及萬億級參數的大模型的落地,人形機器人的商用化有極大概率提前到明后年落地。
張璐:人形機器人產業目前處于從技術突破向量產和實際應用過渡的關鍵階段。特斯拉、華為等行業巨頭的推動,加快了技術成熟和產業鏈完善,尤其在產業鏈高效降本、大模型賦能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政策層面,國內將人形機器人產業提升至戰略高度,資本市場也對其未來前景充滿信心。當前,人形機器人已在智能制造、自動巡檢等場景中試點應用,但大規模商業化尚需時間,尤其是家庭服務、醫療護理等復雜場景的應用仍在探索。隨著關鍵零部件供應鏈的完善和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預計未來幾年將逐步實現規模化生產和應用落地,推動產業進入快速增長期。
王鵬程: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當前行業迎來內部政策+外部巨頭共同催化,進入國內外整機廠商雙輪驅動階段。我們認為當前正處于“從0到1”的關鍵階段,預計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有望進入量產元年。
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基金報記者:未來產業化落地是否會持續加速?人形機器人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羅英宇:非常看好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從政策來看,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旨在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從市場前景來看,人形機器人被視為一個萬億元級的藍海市場,涵蓋家務、商務和工業生產等多個應用場景,成長空間巨大。科技巨頭的持續投入也為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提供了動力。2024年被普遍認為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元年,多個企業已經開始量產人形機器人,且價格逐漸降低,使得這一技術更加普及。
張小郭:未來人形機器人產業化落地很可能會持續加速。一方面,相關利好政策持續推出,產業獲得更多的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也迎來更多企業入局,這將加快產業鏈突破相關技術瓶頸,加速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落地。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精密加工等基礎通用技術不斷取得進步,將為人形機器人產品綜合性能的提升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人形機器人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產業鏈潛在空間巨大,或遠大于當前的汽車行業空間。當前行業缺乏人形機器人的爆款產品,等這樣的產品成熟后,將可能催生巨量的需求。
宋巍巍:《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計2026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超百億,達到104.71億元。2030年有望成長為千億市場,市場規模達1192.46億元。預測到2029年,該市場規模有望擴大至750億元,占據全球市場的32.7%。報告還進一步展望,到203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現在是推進研發人形機器人的絕佳機會,因為可以共享大量自動駕駛領域的軟硬件技術成果。
郜哲:人形機器人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一方面,市場需求巨大,人形機器人可以在老年人護理、醫療輔助和日常陪伴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教育和娛樂領域也將成為人形機器人應用的重要市場。另一方面,技術創新不斷推動人形機器人發展。人形機器人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突破,將使人形機器人更加智能化,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響應人類的需求。
張璐:隨著人形機器人相關政策的持續加碼、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更多企業的入局,產業化落地有望持續加速。政府已將人形機器人提升至戰略高度,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技術研發、產業鏈完善和應用場景拓展。以特斯拉、華為為代表的科技巨頭積極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尤其在AI、大模型和云端協同等方面,顯著提升了人形機器人的智能化和泛化能力。此外,國內資本市場對這一領域的興趣濃厚,一、二級市場資金的持續涌入將加快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
王鵬程:外部特斯拉、英偉達等巨頭拉動,國內政策推動下車企、3C設備龍頭紛紛入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度將加速發展。
就工業、服務場景需求來看,人形機器人發展前景廣闊。在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昂貴背景下,人形機器人時薪性價比高,預計2030年中美制造業、家政業的人形機器人需求合計約203萬臺,市場空間約3185億元。
關注“大腦”、傳感、運動系統等領域
中國基金報記者:目前來看,多家上市公司、機構等競相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欲借此進軍前沿科技領域。你認為哪些細分投資領域值得關注?
羅英宇:個人對幾個方向的跨界整合比較關注。首先,汽車與人形機器人結合方面,汽車產業相關公司正在通過投資或自主研發的方式進入人形機器人市場,利用其在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積累,推動人形機器人的開發。
其次,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的結合,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依賴于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將AI技術應用于人形機器人,以提升其在人機交互中的表現。?
再次,是關鍵零部件與材料的供應鏈與機器人的創新融合發展,人形機器人需要大量高精度的機械部件,如諧波減速器、傳感器和電機等,這都帶來相關企業新的增長曲線。
最后,關注人形機器人與生產生活的場景融合,包括企業生產、護理和家庭服務領域等相關領域有望率先應用人工智能機器人。
張小郭:目前行業處于產品開發和完善階段,開發過程中相關的技術堵點是值得我們重點關注的投資方向。
具體而言,運動能力相關的產業鏈上,運動執行器(包括旋轉執行器和線性執行器,以及相關的減速器、絲桿等零部件)、運動控制算法值得重點關注;感知能力相關的產業鏈上,力傳感、IMU、機器視覺、電子皮膚、毫米波雷達、智能語音等值得重點關注;分析和決策能力相關的產業鏈上,AI大模型、邊緣計算、相關算法,以及包括AI芯片和存儲等在內的相關硬件配套等方向值得重點關注。
宋巍巍:機器人可以分為大腦、傳感系統、運動系統。這三個方向是機器人的核心細分投資領域。
機器人大腦是一個大型運算系統,可以通過網絡資源、計算機模擬和真實機器人實驗,學習和掌握相關信息資源,可幫助機器人識別各種信息,理解人類的語言和行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大大推動了機器人大腦的能力。
機器人運動系統成本占比超過50%,機器人運動系統是直線運動和旋轉運動的組合,運動系統又由旋轉關節,線性關節以及靈巧手構成。機器人傳感系統包含傳感器以及聚醚醚酮(PEEK)特種高分子材料。這些關節零部件和傳感器的增量,就是機器人產業鏈中最具有業績彈性的部分,A股機器人板塊有大量公司處于這兩個領域。
郜哲:人形機器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主要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機器人本體制造、運動、交互控制系統集成、下游應用市場。
其中,成本占比以及技術壁壘較高的是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行星滾柱絲杠,行星滾柱絲杠占人形機器人中的價值量較高,其毛利率可達60%,技術壁壘和產業附加值位居產業鏈前列,應用空間增量前景廣闊。另外還包括伺服電機和減速器,這也是人形機器人的關鍵部件之一。其次是傳感器,人形機器人的感知環節主要可以分為交互控制、視覺傳感、力控傳感、位移姿態傳感及運動控制傳感。傳感器是實現人形機器人感知能力的關鍵硬件。在商用落地前,需進行大量原型機試驗,以及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確定,因此,以上環節是當前投資人形機器人時需要重點關注的細分領域。
張璐:在人形機器人賽道中,核心零部件和“大腦”系統分別作為硬件和軟件、外部與內部的關鍵組成部分,是值得重點關注的兩大投資方向。
王鵬程: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重要落地形式,是AI浪潮中中國廠商能夠深度參與的領域。目前人形機器人的產業鏈主要分成:上游絲杠、減速器、傳感器、電機、AI大模型等軟硬件供應商,中游關節集成商,以及下游整機廠商三個部分。
當前人形機器人行業處于產業化前夕,核心零部件供應鏈投資機會有望先行。應該重視核心零部件中高壁壘、高價值、國產替代迫切的環節,如行星滾柱絲杠、六維力矩傳感器、觸覺傳感器、空心杯電機等。
關注隱私、數據安全、市場開拓不及預期等問題
中國基金報記者:人形機器人如一座橋梁將席卷世界的AI浪潮與物理世界相連,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是否存在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
羅英宇:技術層面來看,存在的挑戰包括數據需求和控制復雜性。人形機器人的訓練需要大量高質量的數據,尤其是與人類相似的體型和運動能力相關的數據,而獲取這些數據仍然是一個挑戰。法規與倫理問題同樣重要,目前相關法律框架尚未完善,例如如何處理機器人在工作場所的責任問題,以及它們在社會中可能引發的倫理爭議等等。
宋巍巍:一個巨大的產業背后往往隱藏著不確定性和風險。目前機器人尚未量產,存在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和應用場景落地的不確定性。另外,未來機器人進入各行各業可能需要相應法律法規的配套。機器人的背后技術,人工智能的發展也面臨著監管風險。
郜哲:人形機器人要真正實現“C端”的應用,走進千家萬戶才有可能打開龐大市場空間,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當前仍有較多的技術問題、法規問題需要解決。
技術方面,主要體現在當前的價格還不夠親民,能讓廣大消費者買單,就要有能解決剛需的技術能力,如老人、兒童的陪護,對指令識別的正確性、動作安全性、響應及時性都有很高的要求,這依賴于大模型技術的進一步深化發展,也依賴于核心零部件的穩定性。以及壓降成本的制造工藝的提升。
法規方面,主要需要對隱私問題,數據安全問題、生產生活中的安全意外等制定好相關法律法規,而這些都需要多方進行新的探索,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張小郭:人形機器人作為最前沿的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風險因素。在產品開發階段,可能面臨技術難度大、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大,開發進度不及預期等問題。在產品開發成功后的上市銷售推廣階段,人形機器人作為一款全新的產品,市場接受會需要一個過程,可能面臨市場開拓不及預期的風險。另外,未來人形機器人要融入人類社會,可能面臨相關的法律法規風險、倫理道德問題、安全與隱私等問題。
張璐:人形機器人作為連接AI浪潮與物理世界的橋梁,雖然前景廣闊,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也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
首先,技術瓶頸和高研發成本是關鍵挑戰。其次,商業化落地和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也構成風險。此外,政策監管和倫理問題也是一大隱患。人形機器人雖承載著AI落地的美好愿景,但也面臨技術、市場和監管等多方面的不確定性,需在未來逐步解決這些挑戰。
王鵬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兩大壁壘是:低成本規模化生產能力和AI技術的落地加持。前者保證產品一致性和穩定性,后者保證在工廠以外場景的通用自主能力。若成本控制不及預期、AI技術進展不及預期,均可能會影響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