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智能、綠色 共建全球航運新生態”為主題的2024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10月22日在上海開幕。在以“如何以航運業高質量發展應對不確定”為主題的國際海運主論壇上,上海市副市長張小宏表示,樞紐能力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壓艙石”。上海的目標是:到2035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6500萬標準箱以上。上海將加快推動小洋山北作業區集裝箱碼頭建成,打造全球集裝箱碼頭新標桿。加快啟動羅涇集裝箱港區二期工程,推動羅涇港區升級為功能完備的超大型、智慧型、生態型集裝箱港區。同時,聯動長江經濟帶打造多式聯運中心,同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
張小宏表示,以治理現代化為全球航運提供“中國方案”,上海將緊緊圍繞“提高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水平”這一戰略目標,加快打造具有強大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能力,產品研發能力和人才供給能力的航運保險中心。充分發揮上海航運法律共同體的作用與優勢,深化務實合作,持續提升國際海事司法中心建設水平,打造面向全球的亞太仲裁中心。
在航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上,張小宏表示,上海將推進航運領域新型能源、綠色燃料的示范應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綠色燃料加注設施布局,形成技術領先、供應穩定、安全便捷的航運綠色燃料供應服務體系。上海將穩妥推進上海港至洛杉磯港、上海港至漢堡港“綠色航運走廊”建設,在全球航運發展新格局中更好發揮上海的示范引領作用。
近年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據張小宏介紹,過去一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916萬標準箱,連續14年蟬聯全球第一(今年集裝箱吞吐量有望突破5000萬標準箱),港口連接度連續13年保持全球第一,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中連續五年位列全球第三。羅涇集裝箱港區一期正式開港,成為連接長江和海運的重要樞紐,大大提升了上海港的效率和產能。國際郵輪實現率先復航,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投入運營,成功舉辦上海國際郵輪節,促進郵輪文化、郵輪消費與郵輪生活互融互通。
高端航運服務方面,據介紹,過去一年,上海持續擴大以航運金融、航運保險、海事仲裁和船舶供應為代表的航運服務供給,不斷提升高端航運服務水平。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上市交易,當年成交量躍居全球航運衍生品榜首。全國首創“航運脫碳保險”、全球首款“一單制”多式聯運集裝箱貨物運輸保險方案落地上海。涉外海事臨時仲裁有了“上海案例”,浦東新區發布了國內首部國際航行船舶藥械供應管理措施。
張小宏表示,過去一年,上海順應綠色、低碳、智能發展新趨勢,加快推動航運“三化”轉型。國際集裝箱運輸服務平臺(集運MaaS)1.0版上線運行。上海航運貿易數字化平臺正式上線,區塊鏈技術在港航領域應用持續拓展。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碼頭關鍵技術在國內外十余個碼頭推廣應用,港口智慧運營逐步形成示范效應。上海港實現大型集裝箱船綠色甲醇燃料“船對船”的同步加注,國際航行船舶LNG加注業務從洋山擴大至全港。
校對: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