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許諾
新“國九條”對基金持有人而言,或意味著只有少數基民賺錢的公募業績格局正在變化。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隨著監管部門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對價值投資的引導,此前通過超常規、非常規手段長期主導基金業績的迷你產品,或將在業績排行榜上逐步讓位于覆蓋更大基民群體的頭部公募產品。許多迷你基金盡管有著漂亮的短期業績,然而其背后受益的基民寥寥無幾,當此類迷你產品以高收益吸引資金規模壯大后,反而可能會讓更多基金持有人遭受損失,這也導致了基金賺錢基民虧錢的現象。
公募賺錢效應轉向更大群體
新“國九條”的發布意味著,A股賺錢效應或從覆蓋較少基金持有人的迷你產品,向覆蓋更多持有人的大型基金逐步過渡。
“新‘國九條’實施之后,價值投資的趨勢會更加強化,鼓勵能夠現金分紅的公司發展壯大,那些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的公司難以受到關注,甚至會逐步離場。”前海開源基金經理楊德龍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低估值藍籌股在過去兩年已經開始起漲,很多低估值高股息率的股票甚至創出新高,這其實就是業績逐步主導行情,價值投資再次成為市場主流。做價值投資要從中長期布局被錯殺的好公司,做好公司的股東。一些題材股、概念股都是曇花一現,往往在炒作之后落得一地雞毛,而價值投資將在A股市場開花結果。
記者注意到,在價值投資體系被漠視的過去幾年,迷你基金產品長期排在公募基金業績前列,這些產品的基金經理往往采取超常規操作,例如買入同一賽道股、風格漂移、快進快出高換手等,以犧牲基金產品的凈值穩定性和基金持有人本金安全來獲取高業績,并在基金凈值的高位大量吸引資金認購,將原本的迷你基金產品在市場高點變成大型基金。
上述現象意味著,當一只規模幾千萬元或兩三億元的小基金,以年度十強產品形象傲視群雄后,其背后實際受益的基金持有人或只有數百人,但當其以十強產品形象吸納資金瘋狂申購后,此類產品在凈值高位由盈轉虧的受損者卻可能多達上萬人。
以北方某小公募旗下一只迷你產品為例,該基金通過白酒、人工智能等賽道的頻繁切換進入2023年度業績十強。根據該基金披露的信息顯示,這只迷你產品55%的年度業績所對應的期初規模僅為1655萬元資金,這一資金規模意味著真正嘗到一年55%高收益的基金持有人十分稀少。但當上述基金產品以高業績吸引資金認購后,影響的基金持有人數量卻變得更為廣泛。根據披露的信息,該產品在獲得55%的收益后,其資金規模已從去年初的1655萬元資金變成去年12月末的4.02億元,被吸引過來的更多基金持有人在最近4個月內損失了約16%,其中約有一半的資金在今年3月末割肉走人,截至今年3月末,該基金規模縮水至2.2億元。
上述信息意味著,新“國九條”引領的價值投資,將更加有利于覆蓋更大基民群體,大型公募也承擔更廣泛的責任和意義。
有利于解決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
顯而易見,新“國九條”所引導的公募價值投資,對基金持有人群體而言,所產生的社會價值將是巨大的,對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突出問題大有裨益。
“不僅僅是基金產品背后對應的基民數量,如果也考慮到基金凈值是否具有高波動性,那么一只小基金賺70%、80%甚至業績翻倍,可能都不如一個大型基金賺20%、30%更為實在。”深圳一位大型基金公司負責人認為,許多小基金產品一方面是基金持有人數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基金產品的投資風格具有高波動性的特點,那么最終能夠體驗到高收益的基金持有人數量實際上會更少,這最終也變成了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進一步認為,相對于迷你基金產品的持有人結構、投資風格,大型基金產品一方面是覆蓋的基金持有人數量巨大,另一方面是頭部公募對產品風控管理更加嚴格、各種操作更加合規,盡管相對許多小公募旗下的迷你產品風格而言,大型公募基金產品賺的是“慢錢”,但許多倡導價值投資的明星基金經理們對“慢錢”投資有著深刻的認知。
鵬華基金研究部周期組組長張峻曉指出,在進一步強調了以投資者為本的監管思路外,意見第四條全面圍繞“退市”,目標是形成應退盡退、及時出清的常態化退市格局。核心在于明確提出建立健全不同板塊差異化的退市標準體系,并收緊財務類退市指標、完善市值標準等交易類退市指標。常態化退市的進程將會加速,加強對高頻量化交易監管,同時提出了整治私募基金領域突出風險隱患,引導價值投資的發展。
“絕大部分人都在做‘快’的事情,雖然短期效果很好,但這種方法其實是‘紅海’,長期來看,慢才是真正的‘藍海’。”招商基金首席研究官朱紅裕表示,在做研究和投資的過程中,首先是認知自己,然后要認知產業的生命周期,很多人經常會自我感覺良好,過度自信甚至自負,這是因為在一個組織里通常有很多的立場,每個人的立場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觀察到的事物真相也就不同,基金經理要去研究真正意義上長期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好回報的一些好行業和好公司,并意識到投資慢就是快。
價值投資更能夯實市場底部
值得關注的是,新“國九條”的監管思路引領的價值投資,也有望進一步夯實市場底部。
此前,在部分私募和迷你公募基金“炒小炒差”、快進快出、追高抱熱的非理性投資氛圍下,使得一些基金持有人、投資者產生了基金調研還是否有意義的討論,這種“基金調研無用論”的觀點,正是在當時市場價值投資旁落、概念股滿天飛的環境下產生的。
對此,長城基金汪立認為,新“國九條”映射的資本市場管理新模式其實在前期的監管導向中已經有所體現,這次主要是在制度化和量化上作出了具體的規范。鑒于資本市場對于監管思路預期已經較為充分,預計政策將有利于市場中長期發展和市場底部的夯實,基于對新“國九條”的理解,他認為投資策略上強調以穩為主,關注結構性板塊表現的機會,比如具備結構競爭優勢的重點產業鏈,在具體板塊上,可重點關注上游國際定價大宗商品、出口鏈板塊、盈利穩定高分紅等方向。
“沒有公司調研和深度研究做基礎的投資就像閉著眼睛開車,絕大多數人很難抵御住短線交易、頻繁交易的誘惑,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永遠都是具有強大定力和耐心的極少數人。”前海開源基金楊德龍認為,投資必須強調安全邊際,安全邊際是指購買股票時其交易價格要比其真實價值低得多,這樣就可以避免投資虧損,即使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風險,也因為有安全邊際降低了風險,只有投資者對股票和行業進行深度研究,在了解和分析行業的基礎上,尋找并購買具有發展前途和競爭優勢的企業,才會在市場波動中有耐心和毅力進行堅定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