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務院督查組收集的線索反映,在陜西省彬州市的三處路段,一些人打著治污降霾的旗號違規設置車輛沖洗站,強制收取過路車輛洗車費。對此,國務院第27督查組“放管服”專項組,派出督查員專赴彬州市進行暗訪。查實情況后,督查組責令整改,地方表態將徹查。
為了治污降霾,設置車輛沖洗站,要求過路大貨車進站沖洗,倘若不涉及收費問題,單純作為一項治霾舉措,或許未嘗不可。問題是,彬州設置沖洗站的目的,顯然不單純。不到5秒鐘的沖洗,就敢收費20元,交警指揮,警車震懾,專坑過路的外地牌照大貨車,這已近乎明目張膽的攔路搶劫了。
車輛沖洗費收據上,蓋有“彬州市治污降霾車輛沖洗站”和“咸陽強彬工貿有限公司”的公章,此外還有交警部門深度參與其中。背后涉及的問題,不僅是任性權力的濫用,還有權錢交易的可能。到底是誰,拍板允許設置車輛沖洗站強制收費,收到的錢又都進了誰的腰包,無疑需要徹查和嚴懲。
“放管服”改革不是無聊的口號,不能說一套做一套,理當體現在每一個真實可感的細節里。違規設置車輛沖洗站強制收費,看似一樁小事,坑的也只是過路大貨車,但這粒“老鼠屎”,最終破壞的,卻是地方發展的整鍋湯。
一方面,倘若各地相關部門都學彬州做法,以治霾之名,行斂財之實,大貨車過路難問題不僅會越發嚴重,額外增加的非正常物流成本也會轉嫁給全社會,進一步加重企業和群眾的負擔。
另一方面,一個地方,對過路大貨車尚且雁過拔毛,有一個宰一個,外來企業與投資者,豈不更是砧板上的魚肉?權力如此任性妄為,亂收費想收就收,明目張膽毫無忌憚地割韭菜,誰還敢去呢?連大貨車都不敢隨便去的地方,又哪有什么營商環境可言?
隨著“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入,很多地方早就意識到,優化營商環境就是提高核心競爭力。地方競爭落實到政府層面,其實就是營商環境的全面比拼。“放管服”專項督查組暗訪到的彬州強制收取過路車輛洗車費問題,反映出仍有一些地方“放管服”改革嚴重不到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蒼蠅式腐敗,反而仍像霧霾一樣彌漫。
打著的是治污降霾的旗號,做著的卻是收費斂財的生意,把管理變味成了創收,把服務變味成了收費,這是政治生態的污染,這是貪污腐敗的霧霾。相比大氣霧霾,腐敗之霾更為可怕。倘若腐敗之霾不能得到強力清除,治污降霾很可能只是一個斂財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