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人大指數”系列發布啟動會暨2025年首場指數發布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發布會先后發布了數據要素市場化推進力指數和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指數報告。
根據數據要素市場化推進力指數(2024)報告,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化建設的探索,取得可喜進展。廣東、浙江、北京等第一梯隊的數據要素市場化推進力表現出色,創新探索,先行先試,有效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具體來看,在基礎環境方面,各地區深化數字經濟布局和建設力度,東部省份領跑全國,并在各地區涌現出一批數字經濟領域的科創企業。在保障支撐方面,各地區立足國家數據要素市場化總體要求和自身情況,構建更具系統性與指導性的政策體系和標準體系,省級數據主管部門全部就位,數據集團與行業協會相繼成立,數據要素市場的建設力量更加多元豐富。
在執行推進方面,報告顯示,數據開放穩步發展,向社會供給的公共數據資源持續優化;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推進力度增強,超過60%的地區提出更細化的制度,近半數地區已上線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平臺;數據流通利用成效提升,全國共計成立60家數據交易機構,24個數據交易機構進行互認互通,場內數據交易額累計突破362億元,數據商品體系內容多元且規模漸長,上架數據商品總數達32000款。
據介紹,數據要素市場化推進力指數由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發起,旨在面向國家的數據事業和數據要素市場戰略指引,基于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最新實踐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包括基礎環境、保障支撐、執行推進三大維度、7項二級指標、17項三級指標、37項四級指標的評價體系,以科學反映各地在引導和規范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方面的能力和成效。
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8年至2023年間,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指數在經歷漲跌之后仍處高位,六個一級指標發展特征各異。具體體現為:宏觀經濟穩中有進,收入水平提高與前沿經濟發展是主要增長動力;協同創新增長快,創新產出與創新合作是主要推動力;基礎設施協同成效顯著,交通一體化和新基建表現突出;貿易金融整體向好,金融市場融合不斷完善;城鄉融合穩健提升,成渝生態與治理融合進步明顯;產業發展先增后降,整體仍有增長,產業融入資本市場程度提升空間大。
研究團隊就提升六個一級指標質效提出針對性建議,提出要完善成渝合作機制與政策體系,促進各領域協同,推動地區高質量發展,形成有實力、有特色雙城經濟圈,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據介紹,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指數由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發起,組織四川大學、西南大學等多所高校參與,形成多學科、跨領域研究團隊,自2022年起動態跟蹤、客觀評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效,逐年編制渝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指數。指數綜合選取宏觀經濟、協同創新、基礎設施協同、貿易金融、城鄉融合、產業發展6個一級指標,在二、三級指標上兼顧傳統領域與新興領域,科學構建指數評價體系。指數直觀綜合反映不同階段發展狀況,拓展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評估理論;反映成渝地區協同發展狀況,為政府有關部門及時了解戰略實施情況、適時推出新政策提供了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