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求公募牌照進展緩慢的背景下,中信證券資管選擇將旗下5只參公改造大集合產品(以下簡稱“參公產品”)轉由華夏基金管理。
1月14日,中信證券資管提交的相關申請材料已獲監管接收。
“截至目前,僅少數資管機構取得公募牌照,中信證券資管上述操作是按照相關指引建議來辦理,且之前也有先例。”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有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所謂指引是指,此前出臺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鼓勵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通過將大集合產品管理人更換為其控股、參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并變更注冊為公募基金的方式,提前完成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規范工作。
不過,變更管理人這類操作并非易事。
2024年底,最后一批(2021年底)完成公募化改造的券商大集合產品(以下簡稱“參公產品”)相繼迎來“三年之約”,而轉為公募基金的產品寥寥無幾,多數參公產品采取了延長存續期的權宜之計。
與此同時,部分券商資管也在申請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但獲得牌照的難度明顯加大。
圖片來源:本報記者 梁遠浩 攝
申請由華夏基金管理
1月14日,中信證券資管旗下5只參公產品的變更注冊申請同步出現在證監會官網上,且相關材料已獲監管接收。
這5只產品包含3只債券型集合資管計劃、1只FOF和1只偏股混合型集合資管計劃,未來均有可能轉為華夏基金旗下的公募產品。
在此之前,上述參公產品的運作均已滿三年,并延長了存續期。
其中,2024年9月下旬,中信證券資管公告稱,分別將中信證券債券增強六個月持有期、中信證券增利一年、中信證券信盈一年的存續期延長至2025年4月11日。
而中信證券品質生活混合型集合資管計劃、中信證券財富優選一年持有混合型FOF是在2025年1月10日將產品存續期限延長至2025年6月30日。并且這兩只產品均為第二次延期。
在第二次延期公告中,中信證券資管明確,公司已與華夏基金協商一致,共同推動產品(中信證券品質生活混合型集合資管計劃、中信證券財富優選一年持有混合型FOF)管理人變更為華夏基金并注冊為公募基金。
中信證券資管表示,上述事項將在取得中國證監會變更注冊批復、產品成功召開持有人大會并審議通過相關議案后方可進行,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將與華夏基金密切協同合作,遵照法律法規及本產品合同等的約定,嚴格履行相應的程序和流程,平穩推進相關工作,充分做好份額持有人利益保護。
事實上,不只是中信證券品質生活混合型集合資管計劃、中信證券財富優選一年持有混合型FOF,2024年12月底,中信證券資管一口氣將旗下10只集合資管計劃的存續期延長至了2025年6月30日。
但為何只有上述5只產品變更管理人,轉由華夏基金管理?
這或許與產品前期的業績表現較好、規模較大有關。
據Wind統計,2024年度,中信證券增利一年定開A、中信證券信盈一年持有、中信證券債券增強六個月持有A的回報率分別為7.39%、5.87%、4.46%,在中信證券資管旗下所有參公產品中分別排在第二、第四、第八名。
其中,中信證券增利一年定開A、中信證券信盈一年持有2024年度回報率分別跑贏基準回報率4.83、2.22個百分點。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信證券增利一年定開、中信證券信盈一年持有、中信證券債券增強六個月持有的規模分別為1.3億元、23.20億元、5.38億元。其中,中信證券信盈一年持有是中信證券資管旗下規模第二大的參公產品。
此外,中信證券財富優選一年持有A2024年的回報率6.05%,在中信證券資管旗下所有參公產品中排名第三。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信證券財富優選一年持有的資產規模為5.53億元。
會否形成示范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上述中信證券資管旗下5只參公產品能夠順利變更管理人并注冊為公募基金,或為行業帶來有益的借鑒。
因為,根據指引,規范后的大集合產品3年合同期屆滿仍未轉為公募基金的,將適時采取規模管控等措施。
而在2024年底,最后一批完成公募化改造的券商大集合產品也都達到了3年的運作“上限”,在相關券商沒有取得公募牌照的前提下,券商大集合產品若要繼續發展壯大,則必須轉為公募產品。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向記者分析,隨著監管政策的推進,券商資管公募化改造是大勢所趨。中信證券資管作為行業領先者,其操作往往具有示范效應。
并且,中信證券資管與華夏基金的合作,展示了券商利用股東資源進行業務整合的優勢。其他券商如果有類似的資源也可以進行參考,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
此外,“對于尚未獲得公募牌照的券商,變更管理人至參股的公募基金,不僅可以避免產品清盤,還能維持產品的正常運作,保護投資者利益。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公募基金的管理經驗和資源優勢明顯,券商資管通過變更管理人至公募基金,可以提升產品的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姚旭升進一步談道。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到,如果券商將參公產品轉由參控股公募基金管理,這個過程比較復雜,雙方都會從多個層面進行考量,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就目前來看,成功案例并不算多。此前,方正證券曾將旗下一只參公產品轉由控股公募基金方正富邦管理,為行業內首例。
國元證券、東海證券也曾做過同樣的嘗試。
例如,2024年11月30日,東海證券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于準予東海證券海睿進取靈活配置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變更注冊的批復》。
據悉,監管準予上述集合計劃變更注冊為東海價值臻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該集合計劃將在履行相關程序后將集合計劃管理人由東海證券變更為東海基金。東海證券持有東海基金49.94%的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
另一方面,對于公募機構而言,管理改造后的大集合產品可能會面臨一些難題。
比如,“部分大集合產品可能需要對投資策略進行優化調整,以適應公募基金的運作規范和市場環境變化;在客戶維護、系統對接與數據管理方面或對新管理人構成一定的壓力。”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有關人士指出。
重重挑戰
近期,不少運作滿三年的參公產品選擇了延長存續期這一選項。
據記者粗略統計,僅2024年12月以來,大約有60只參公產品發布了延長存續期并修改資產管理合同的公告。
對此,姚旭升談道,許多券商尚未獲得公募基金牌照,希望通過延長存續期,為自身爭取更多時間來滿足公募牌照的申請條件。同時,通過延期避免清盤或更換管理人導致公司資管規模下降,以維持現有資管規模和市占率。
“按照監管要求,參公改造產品需在三年內轉為公募基金,否則將面臨規模管控等措施。延期可以給券商提供緩沖時間,以適應市場環境和監管要求。此外,部分券商選擇延期是為了在產品到期前完成內部調整和優化,改進投資策略或調整管理費率,為投資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姚旭升表示。
另外,除了變更產品管理人、延長存續期,若不想清盤,大集合產品還有一條出路或為轉私募產品。
指引第三條規定,“連續60個工作日投資者不足200人或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存量大集合產品,應當在過渡期內逐步轉為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私募資產管理計劃。”
上述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有關人士提到,天風資管的大集合產品天風六個月滾動持有改造為私募集合資管計劃,為業內首例。“然而,由公募轉為私募在實操層面難度較大,需要滿足私募資產管理計劃的合格投資者人數、適當性等相關要求。”他表示。
或許,從長遠角度看,獲得公募牌照仍然是最優解,但申請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的難度在增加。
姚旭升談道,自2023年以來,監管機構對公募牌照的審批趨于嚴格,券商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的獲批速度明顯放緩,需要更長時間等待審批結果。
等待過程中,還有多種因素會影響券商資管申請公募牌照的進度。
比如,“券商資管的業務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市場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券商資管的業績表現和規模增長,進而影響其申請公募牌照的進程。并且,根據監管要求,券商申請公募牌照需要權益類資管產品達到一定的規模,對中小券商而言難度較大。”姚旭升進一步指出。
此外,監管要求也在升級。近期,在就券商資管申請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提出反饋意見時,監管明確,券商資管需要詳細說明其資管業務與擬設立公募基金之間的同業競爭情況,并提供差異化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