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規劃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新年伊始,中國經濟如何開好局、起好步?本報今起推出“開年經濟觀察”系列報道,從穩投資、穩外貿、擴內需等多個視角,展望2025年經濟領域新氣象。
證券時報記者 郭博昊 賀覺淵
新年伊始,國家150項重大水利項目之一的貴州遵義觀音水庫工程施工現場熱火朝天、機械轟鳴。無懼凜冽寒冬,全國各地搶抓冬修水利“黃金期”,不斷刷新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進度條”。
重大項目是穩定經濟增長的“壓艙石”。2025年開年以來,多地宣布全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開工,以期助推經濟“開門穩”。多項先行指標同樣反映出2025年初的重大項目開工熱。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靠前發力,地方政府債券年初即“開閘”,在資金端支持基建投資。地方化債的持續推進,還將推動釋放更多政府資源支持基建。受訪專家學者認為,專項債券管理制度等基建配套措施的完善,也將助推項目資金高效落地。多方積極因素助推下,一季度基建投資有望保持較大力度。
一季度開工重大項目
總投資已超4萬億元
開年以來,全國多地掀起重大項目“開工潮”。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至少14個地區公布一季度開工項目超8000個,總投資額據估算不低于4萬億元。
看首批開工的重大項目,項目質量結構更優、新興產業項目占比較高。在安徽,新興產業項目占比55.3%,高技術項目占比40%,涵蓋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產業。放眼全年,江蘇今年共安排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項目225個,增幅21%,占制造業比重超過六成,一批能夠有效補鏈強鏈、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項目納入清單。
“中標”是項目落地的第一步。作為反映投資熱度的先導指標,國家信息中心監測的“工程項目中標熱度指數”在2024年四季度快速上行,同比增長10.3%,其中12月份同比增速為30.5%,增幅較11月份擴大16.8個百分點。
被視為工程機械行業“晴雨表”的挖掘機銷量在2024年12月表現不俗,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當月銷售各類挖掘機19369臺,同比增長16%。其中,國內銷量9312臺,同比增長22.1%。從過往經驗看,挖掘機銷量的提升往往預示基建施工、投資的加快。
“‘十四五’收官和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要求下,2025年一大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將會陸續開工建設,基建項目新增資金需求仍然較高?!泵裆y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基礎設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地下管網建設、城市更新等領域將構成新的投資項目來源。
專項債靠前發行穩投資
1月13日,地方政府開始發行2025年地方政府債券,“開閘”時間早于去年。截至1月15日,包括江蘇、山東、重慶、安徽、遼寧在內的20個省份已披露2025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計劃,規模合計近1.2萬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券3581.13億元。
“財政政策靠前發力將為基建投資提供資金保障。”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預計專項債券資金將主要用于基建項目建設,并對銀行信貸等配套資金形成較強帶動。
今年,財政部將擴大債務規模?!拔覀儗才鸥笠幠5恼畟?,為穩增長、調結構提供更多支撐。”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近日表示,財政部將增加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限額,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范圍,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支持強基礎、補弱項、促發展。
隨著新一輪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政策落地,隱性債務對基建資金的擠兌影響也有望減弱,推動地方拿出更多資源支持基建投資。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近日指出,置換政策的實施給地方騰挪出更多支持內需的空間,地方資金鏈條進一步暢通,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資和消費、科技創新等。
伍超明認為,新一輪置換債券的發行,將有效緩解部分基建企業的短期流動性壓力,并改善其資產負債表,相關企業自身的投資能力和意愿有望增強。
制度創新
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2024年末,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優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的意見》,提出實行專項債券投向領域“負面清單”管理、開展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所有省份在建續發項目實行“綠色通道”等舉措。專家學者普遍認為,相關舉措將助推今年專項債券發放提速。
據王建凡介紹,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就是要“賦予地方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提高債券資金發行使用進度和配置效率”。在執行層面,相關試點地區的專項債券項目不再報國家部委審核,而是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以后就可以安排發行。
“項目審核周期偏長是影響專項債發行和使用的掣肘之一。”溫彬表示,“自審自發”試點、續建項目“綠色通道”等措施將大幅縮短項目審核周期。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代志新向記者表示,由于地方政府更了解本地經濟發展需求和項目情況,“自審自發”試點下地方政府能夠更精準篩選出與本地實際相匹配的重大項目,并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專項債資金的使用節奏,進而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伍超明預計,在各地積極推動重大項目開工,財政政策靠前發力,專項債券“自審自發”試點以及置換政策緩解地方政府流動性壓力與城投平臺債務負擔等一系列積極因素支撐下,一季度廣義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回升至10%左右,助力經濟“開門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