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尤物AV无码色AV无码,无码伊人久久大杳蕉中文无码,亚洲高清网址中文字幕

2024年全國碳市場碳價創新高 三大行業擴容“未完待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雷椰 李德尚玉2025-01-03 09:38

回望2024年,這是全國碳市場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

2024年,全國碳市場已正式運行三周年,碳交易價格上漲明顯。CCER重啟開戶4500余家,首個完成登記的CCER項目落地;生態環境部官宣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將被納入全國碳市場,屆時全國碳市場或達4000家交易主體。與此同時,準入碳排放權交易的券商機構數量擴大至18家。

2025年,全國碳市場會如何發展?

2025年碳市場或實現首次擴容。

全國碳市場第三個履約周期過半,2023年度履約清繳已結束。

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中碳登)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超6.3億噸,累計成交額超430億元。

回顧全國碳市場運行3周年的碳價變化,2024年全國碳市場收盤價與過去幾年相比整體提高。2024年全國碳市場每日最低收盤價為每噸71元,每日最高收盤價為每噸105.65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2024年4月與11月,全國碳市場分別出現了兩次碳價高點。中創碳投碳市場首席分析師林立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4月份出現價格高點的原因是因為在需求層面,2023年底前少數企業沒履約,被要求在2024年4月底完成履約補繳,企業需要買入配額完成補繳,進而把價格推高。另外,在供給層面,市場當時正在關注未來配額方案是否要用歸真基準值,供給方不敢輕易出手,這也助推了碳價上漲。11月份高點的原因是2024年配額發得比較晚,11月前沒有新增供給,因而碳價上漲。

“經過三年的建設運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框架體系初步完成,法規保障得到加強,配套技術規范不斷完善,為市場平穩有序運行夯實了基礎。”在2024年中國碳市場大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全國碳市場活力穩步提升,推動行業減排效果逐步顯現,碳市場在中國碳定價機制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強化。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碳市場發展有了新的趨勢。《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對《巴黎協定》第六條第四款機制(6.4條)下的碳清除活動和方法學制定的兩項技術標準達成共識。談判閉幕時,各方完成了《巴黎協定》第六條國際碳市場機制運行細則,為全球碳市場建設鋪平了道路。

在COP29召開期間,COP29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接受21世紀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有兩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對碳排放的計量、核查和核算能力需要發展和提升,發達國家要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相關能力。另一方面,國際碳市場規則設計還應照顧到發展中國家的現有能力。

趙英民表示,《巴黎協定》第六條的6.2條和6.4條涉及國家之間轉讓的減排成果,全國碳市場需要加快建設。生態環境部每年都在全國范圍內對重點行業組織開展年度的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工作,對重點行業碳排放的配額分配方法、核算報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擴圍實施路徑等也開展了專題研究評估論證,相關的技術文件起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正在積極推動,爭取盡快實現我國碳市場的首次擴圍。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

作為全球最大碳市場,中國全國碳市場首次擴容已經萬事俱備。2024年9月,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將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管控范圍。《方案》明確提出,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新增重點排放單位約1500家,覆蓋排放量新增加約30億噸。加上原先已納入全國碳市場交易主體的2257家電力企業,業內人士預計2025年碳市場擴圍后,交易企業或達4000家。

《方案》明確2024年作為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首個管控年度,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約工作。隨之,水泥、電解鋁、鋼鐵行業碳核查、核算指南陸續發布。至此,鋼鐵、水泥、電解鋁三個行業均已做好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準備。

三大行業為何在2024年底前未納入全國碳市場?林立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正在按計劃推進,2025年初進行2024年度碳排放的核查工作,預計年中確定配額方案,年底交易履約。

倫敦大學學院基建可持續轉型教授梁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市場價格角度,2025年,預計鋼鐵、水泥、電解鋁等新行業納入會對配額供求關系產生影響。從碳市場結構和功能層面,2025年是“十四五”最后一年,“十五五”碳雙控政策如何與碳市場銜接,包括政策目標對未來碳市場配額總量設置的影響也會是很關鍵的因素。“我們可能會在2025年末看到碳市場在‘十五五’碳減排政策體系的角色和發揮的潛在作用。”

CCER成交或逾千萬噸

2024年1月,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重新啟動,自愿碳市場與強制碳市場獨立運行,并通過配額清繳抵銷機制相互銜接,二者共同構成全國碳市場體系。

回望2024年初,CCER重啟,市場備受振奮,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并上線運行,開戶4500余家。隨著生態環境部又發布了兩個新方法學(煤礦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利用、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節能),CCER項目已延伸至6個領域。2024年12月,CCER重啟之后首個完成登記的項目也已落地。

在2024年中國碳市場大會上,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通過自愿減排交易,項目業主可以獲得經濟回報,更加主動自覺地參與低碳技術開發與應用。高排放企業可以使用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部分碳排放,為履行強制碳市場減排義務增加靈活性。企業和機構可以購買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實現碳中和,踐行低碳行動承諾和履行社會責任。

根據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及信息平臺的項目與減排量信息公開信息,截至2024年12月30日,公示中CCER項目共12個。其中,海上風電項目5個,造林碳匯項目5個,并網光熱發電項目2個。公示結束CCER項目共計52個,其中已登記項目1個。在公示結束CCER項目中,包括海上風電項目24個,造林碳匯項目19個,并網光熱發電項目7個,紅樹林營造項目2個。

日前,CCER重啟之后首個完成登記的項目落地。這個項目為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3號301.6MW海上風電項目,項目預計年減排量497191噸。

梁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碳市場的整體表現尚屬良好,包括重新啟動CCER、批準了兩批CCER方法學、納入新的行業政策、配額發放和結轉制度進行了優化,除了環境部門,金融部門也為碳金融有關工作進行準備,包括授予券商碳交易資格。

“根據最新公示的項目信息,預計中國自愿減排碳市場規模在2025年超過1000萬噸,但理論消納能力還有數十倍放大的空間。”梁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即便未來市場規模擴大,交易參與者有限也可能削弱流動性。未來還需要做很多工作完善中國自愿減排市場設計。中國自愿減排碳市場的發展,還需要關注國際自愿減排市場的發展趨勢以及國內非碳市場的履約需求。

梁希建議,進一步發揮碳市場促進能源與產業轉型的職能,促進控排行業減碳投資、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通過碳市場“十五五”和更長期的碳減排目標的實現,碳市場的高質量發展還需要更大的改革勇氣。

18家券商獲碳交易資格

碳金融如何發展一直受到關注。

2024年,生態環境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召開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推動環境要素市場建設,分階段逐步擴大我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完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

2024年12月26日,方正證券、中國銀河均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中國證監會的復函,批準其自營業務在中國境內合法交易場所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此前,西南證券、國元證券、財達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興業證券、長城證券、廣發證券等8家券商發布公告,獲準參與碳排放權交易。除上述10家券商外,早前還有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東方證券、申萬宏源、華泰證券、華寶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等8家券商均已獲得該業務資格。當前行業內取得碳排放權交易資格的券商至少已有18家。多家券商獲得參與碳排放權交易資格,何時能夠正式參與其中,還需做哪些準備?多家券商新獲準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意味著什么?

梁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碳市場履約期僅兩年,無法判斷企業2030年、203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排放成本。但很多投融資活動,例如一個煤電廠、煤化工、電解鋁項目周期往往是十年、二十年長周期,通過碳金融、長期碳價格信號,為投融資活動識別轉型風險是非常重要。

北京綠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饒淑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券商是否真的能夠進入碳市場交易,不僅僅取決于證監會的批準函,還需要生態環境部的認可。當前,券商已經獲得了證監會的認可,需要更加重視日常事務。在專業能力和人才方面,券商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碳市場擴容信號明顯,如何發揮金融作用推動碳市場的建設?“目前,無論是已經被納入碳市場的電力行業,還是即將納入的鋼鐵、水泥行業,都與當前中國推動的轉型金融覆蓋的產業范圍重疊。”饒淑玲建議,未來可以加強轉型金融與碳市場之間的銜接和聯動。

碳排放權登記結算(武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朱國輝在2024年中國碳市場大會上表示,未來擴容行業將會逐步增加。參與對象、交易對象也將增加,如金融機構和合規投資者等。交易的價格會發生較大變化,呈現緩慢上漲趨勢。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在第二屆“活力·ESG”論壇上表示,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控排企業的經濟效益、產能發展都與碳相關,因此碳定價對于未來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全國碳市場是碳定價的重要基礎,當前,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正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碳排放的交易價格為開展氣候投融資和質押提供了可以錨定的基本價格。”賴曉明指出,全國碳市場機制是推動綠色減排價值發現、實現和流轉的重要基礎,也是綠色金融的重要部分,我國建設碳市場要與綠色金融緊密結合。

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認為,金融衍生品對于市場而言會起到一個放大器作用,能夠支撐形成有效市場價格,碳市場也不例外。例如,歐盟碳市場絕大部分的交易來自衍生品,歐盟碳市場交易規模、流動性以及活躍程度都在很高的水平。因此,對標國際相對發展成熟的碳市場,未來我國的碳金融產品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盧陶然、實習生朱潤秋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