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國元證券(000728.SZ)、財達證券(600906.SH)、招商證券(600999.SH)、國信證券(002736.SZ)、興業證券(601377.SH)等5家券商同日披露收到證監會批復,根據復函,上述公司自營業務可以在境內合法交易場所參與碳排放權交易。
上述公司表示,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復函要求,以服務實體經濟,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推進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為目標,合規、審慎開展業務,并將相關業務納入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國信證券還表示,根據復函要求,公司自營業務將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相關監管制度要求,在境內合法交易場所參與碳排放權交易,不參與地方交易場所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品交易,加強對交易對手的管理,不為違規融資活動提供便利。
對于獲批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業務,國元證券相關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這將顯著提升公司在綠色金融領域的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隨著全國碳市場的不斷發展,公司將以此業務資格為依托,進一步積極探索碳配額交易、碳金融產品設計與創新等方式,豐富業務種類,提升綜合綠色金融服務能力。
這是今年年內首次有券商拿到碳排放權交易資質,邁入碳市場。也是自券商申請參與碳市場交易資質以來,第2批集中獲批的券商。
2023年2月,中信建投、華泰證券、中金公司、東方證券、申萬宏源、華寶證券6家券商同期獲批,拿到碳排放權交易資質。加上最早進入碳市場的國泰君安、中信證券,目前共有13家券商可以合法開展相關業務。
我國的全國性碳市場于2021年正式啟動,從發電行業入手,逐步擴大覆蓋范圍,交易規模和活躍度不斷提升。
今年1月22日,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市場(CCER)時隔七年重新啟動,CCER通過提供碳信用交易機制,助力區域協調發展。中金公司、國泰君安、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等券商參與了首日交易。其中,中信證券掛牌買入5000噸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券商積極參與多地碳市場交易,提升碳金融服務。
今年2月份,上海環交所首批7筆碳回購交易達成,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等多家頭部券商參與。7月份,上海清算所披露,支持華泰證券、申萬宏源證券落地首單上海碳配額遠期中央對手清算業務,華泰證券與申萬宏源證券運用上海清算所最新推出的組合保證金機制,以跨期組合交易的方式,實現了業務參與成本的有效降低。
10月份,湖北碳市場落地首批碳排放權借碳交易業務,包括中信建投、華泰證券、國泰君安、中信證券、東方證券、中金公司在內的券商參與首批次業務。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國內碳市場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上的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數量相對國際市場仍然有限,且服務質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可能導致市場參與者難以獲得及時、專業的碳金融服務支持,進而影響市場的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在現貨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推進金融手段的豐富,促進金融機構的參與,有利于發揮金融市場促進碳配額有效定價的積極作用。比如,在試點碳市場中,除了現貨交易外,有更多金融產品的嘗試,如碳基金、碳遠期、碳期權、碳配額托管、碳配額質押等,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資者進入碳市場,同時幫助碳交易的參與體管理碳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