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出意外,今年銀行IPO又將“掛零”。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截至12月13日,今年暫未有銀行A股IPO成功。而在銀行IPO排隊企業中,今年已有3家主動撤回上市申請,銀行排隊企業縮減至7家。
銀行上市步伐減緩,受到宏觀經濟、行業狀況、監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同時也與其內部發展狀況緊密相關。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上市進程放緩,反映了當前中小銀行面臨的多重挑戰和壓力。在注冊制背景下,市場更看重中小銀行的經營規范性、持續盈利性和潛在成長性,而部分中小銀行難以滿足這些要求,導致IPO進程受阻。
也有不便具名的銀行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過去兩年中市場經歷了顯著的波動,對銀行IPO造成了影響。由于市場動蕩,銀行的估值普遍下降,導致銀行在上市時難以獲得理想的估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上市的積極性。”
銀行上市顆粒無收
從最近幾年銀行上市的情況,進程明顯放緩。
2016年商業銀行上市開閘,當年就有包括蘇農銀行、上海銀行、貴陽銀行、江蘇銀行在內的8家銀行成功上市,共募集資金294億元。
2017年,銀行IPO陷入低迷期,僅有張家港行1家銀行上市,募集資金7.9億元。
2018年,銀行上市回暖,共有長沙銀行、鄭州銀行和成都銀行3家銀行實現上市,合計募集資金80億元。
進入2019年,銀行上市節奏明顯加快,多達8家銀行成功登陸A股市場,且上市銀行類型齊全。既有之前唯一未在A股上市的國有大行郵儲銀行,也包括股份制銀行浙商銀行,還有西安銀行、渝農商行等城商行和農商行。8家銀行共募集資金654億元,其中郵儲銀行首發募資327億元,占當年募資總額近半。
2020年至2022年分別有1家、4家和1家銀行上市,但與2019年的8家上市相比差距明顯。而且自2022年4月大豐農商行上會罕見被否之后,2023年、2024年再未有任何銀行上會,銀行上市明顯遇冷。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中國資本市場自實施注冊制以來,實際上是鼓勵各類企業上市融資,但上市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注重這個企業的成長性。
他進一步分析稱,近幾年由于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一些中小銀行的經營情況并不是非常樂觀,甚至還受到一些處罰,息差的下降加上中間業務的弱化,導致商業銀行的預期收益并不理想,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小銀行上市的道路實際上是越來越窄。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影響銀行上市進程因素不少,包括宏觀經濟、市場環境、監管政策、銀行內部治理等,比如:宏觀經濟、市場環境波動導致銀行盈利出現弱化;少數銀行可能內部治理不夠完善,股權質押、股東變更,或者監管罰單偏多等。結合以往一些案例看,最大因素還是宏觀經濟與市場波動因素。
“中小銀行上市難易程度與銀行自身公司治理、經營業績表現、市場環境和監管要求等方面息息相關。因此,不同中小銀行上市面臨的壓力有差異。”周茂華說。
銀行上市周期較長
事實上,銀行上市周期相對較長、難度較大。
根據Wind數據,2016年至今已有26家銀行成功上市,申報稿報送到預先披露更新平均478.8天(約16個月),排隊耗時最長的是蘭州銀行,從申報到上市共用時2034天(約5.5年)。
由于排隊周期較長,有銀行已選擇于中途撤回IPO申請,2022年2月,廈門農商銀行基于股權優化目的主動撤回了IPO申請;也有的銀行上會罕見“被否”,2022年4月14日,江蘇大豐農商銀行IPO被否,成為第一家A股首發未通過的銀行。
今年以來,3家銀行先后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今年7月,深交所發布公告,決定終止對安徽馬鞍山農商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審核,原因是該行及保薦人撤回了發行上市申請。此前,江蘇海安農商行、亳州藥都農商行同樣撤回了發行上市申請。
目前,A股IPO“候場”銀行縮減至7家。在等候上市的7家銀行中,上交所主板3家,分別為湖州銀行、湖北銀行、昆山農商行,除湖州銀行審核狀態為“已問詢”之外,其余2家銀行均為“已受理”;深交所主板4家,分別為廣州銀行、順德農商行、南海農商行、東莞銀行,審核狀態均為“中止”。
某國有銀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銀行IPO的高峰期已經結束,特別是對于那些資質較弱的中小型銀行來說,上市之路將充滿不確定性。根據當前的發展趨勢,未來對銀行IPO的審查預計將會更加嚴格,因此預計上市銀行的數量將難以實現顯著增長。
不過,銀行IPO儲備力量仍在壯大。漢口銀行、溫州銀行、寧波通商銀行、成都農商銀行、杭州聯合農商行等多家銀行完成了上市輔導備案工作;贛州銀行、桂林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滄州銀行、柳州銀行也曾公開宣布啟動上市。
有分析人士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后續新上市銀行的主力就落到了數量龐大的農商行和城商行之上。然而,許多中小銀行,尤其是農村商業銀行,由于歷史因素等,其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不規范現象,因此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上市輔導過程。田利輝表示,監管政策的趨嚴要求中小銀行先行練好內功,需要切實提升自身的運營水平與合規能力,IPO階段性收緊不僅意味著質量標準走高,也意味著等待時間加長。
“鑒于盈利能力,中小銀行依靠自身利潤留存進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較為受限,但是補充資本的緊迫性促使不能馬上IPO的中小銀行不得不尋求其他融資渠道,如增資擴股、發行可轉債等。”田利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