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實地調研發現,很多城市推出酒店式人才驛站。這些人才驛站,主要是針對到本市找工作的新就業大學生(含往屆生)、創業新青年、專業技術人員(預備技師和技師)等,為他們提供累計時長7天左右的免費酒店住宿。具體申請流程是,上傳本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出具的面試通知和本人的學歷證明或學校證明,提前三天在線上預約,就可以免費入住。
一家酒店式人才驛站的負責人告訴我,這是當地團委和政府部門合力推進的一項引人戰略。酒店方把房間免費提供給求職者,然后再向當地政府部門去“報銷”。據悉,地方政府往往給酒店報銷門市價的7折甚至更低。乍看上去,酒店這項業務虧了,但實際上此舉卻能消化掉酒店空置的房間。而空置率高是當下很多酒店面臨的問題。
在某省會城市新開發的一個區域,我入住的連鎖酒店那棟樓,居然有大大小小的各色酒店7~8家。上網一查,發現周邊的酒店居然有幾十家,多數都沒聽說過。現在,我們到任何一個城市,都發現所謂的酒店,已然不是傳統的星級分類的序列了,“類酒店”的業態已很豐富,包括民宿、服務式公寓、公寓式酒店、長租公寓提供的短租房、日租房和度假別墅等等。
一方面,這些年各地新區發展如火如荼,但辦公寫字樓、商業招商很困難,于是開發商推行“售后返租”做酒店、民宿或長租公寓等模式,有的投資者一次性買下整層或幾層來做類酒店。而且,前幾年民宿業發展迅速,很多存量住宅或非住宅建筑改造為民宿,也增加了供應;另一方面,產業結構調整進入攻堅期,商務差旅的需求高位回落,導致酒店入住率下降。
我調研的這家酒店,入住率常年只有60%左右。近年來,盡管休閑度假、親子游為代表的文旅產業發展迅速,但出行住宿更講究體驗感、性價比。同時,這類需求的季節性很強,“旺季短、淡季長”的特征非常明顯。推出酒店式人才驛站,既解決了政府籌集人才驛站的需求,也提高了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還改觀了酒店的入住率。
事實上,微觀層面的自救行動早已啟動。比如,現在畢業生、新青年租房的需求明顯增長,酒店業龍頭企業華住、錦江等已開始在長租公寓賽道尋找第二曲線,比如華住集團旗下的城家公寓。一些傳統酒店,其房間設計、服務模式不適應現在的需求,也開始改造為長租公寓或類酒店。比如,上海靜安賓館、錦江之星等,改造后配有健身房、活動室以及自助洗衣等。
地產業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每個城市的存量物業都很多。現如今,新建住房不是本事,能把存量住房盤活起來、產生穩定的現金流,那才叫能力。一邊是大量的物業閑置低效,另一邊卻是很多年輕人、畢業生找不到低成本的居所,這是一個共輸的結局。因此,酒店做人才驛站,這既是盤活存量物業的好法子,也是實現房地產與人口、城鎮化協同發展的好點子。
試想,如果7天之內,在這個陌生城市,求職的大學生體驗到了細致入微的關照,那么他留下來的意愿就很強。一旦安居下來,之后便是工作、消費、買房、結婚、生育等一連串行為,這是經濟活力的基礎。現在,各地都在盤活存量物業,但更多的是想著怎么把房子賣出去。但應該換個思路,把這些物業以盡可能低的成本轉化為需要的居所,讓空置的物業用起來。
只要空置的物業填滿了人,就會產生人氣,人氣帶來消費、帶來現金流,物業的價值也就會穩定住。物業的價值穩住了,才會有購置的需求。酒店式人才驛站,瞄準的還只是人才群體,事實上數量更多的打工人居住條件非常差,甚至居無定所。如果這部分人群也能低成本地安定下來,城市的活力就更強了,這需要地方主政者創新思路,也需要打破一些陳規。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