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在于認證結果能與實際水平匹敵
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對讀商學院的第一印象就是“花錢混圈子”。但現實中,支撐商學教育的主力軍不是頗受關注的社會辦機構,而是高校。
自1991年國內開辦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以來,已有277所院校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備案可進行MBA招生,頭部高校打出“爭做世界一流”口號的不在少數。但在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的MBA榜單上,國內最高只排到第28位,僅5所院校排進前百。過去30多年,為什么國內還沒出現世界一流商學院?
海聞教授為畢業生撥穗。供圖/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
時間當然是因素之一。1881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創建沃頓商學院,成為現代商學教育發源地,隨后哈佛大學創辦了最早的MBA 項目。經過一百多年發展,美國商學教育成為全球通行的工商管理教育主流模式。被國內大學奉為權威認證機構的國際商學院協會最早就是由哈佛等美國16所大學商學院聯合發起的。中國工商管理教育的發展受益于改革開放,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國內高校在1991年才陸續開始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試點,2002年起才開始培養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
但無論起步早晚,“貼近實踐”都是商學院最原始的價值導向。國內學者、企業家很早就在反思,甚至認為,中國管理學術研究與管理實踐實務的一些脫節問題是嚴重的,其危害不淺。
一位受訪者曾談起,國內商學院正面臨的問題遠遠超出了商學院本身。大多數商學院在學位、學科、課程設置、科研項目等方面受到計劃管理,職稱、薪酬往往與學術發表數量掛鉤,而不論其現實意義。
從這個角度看,異地辦學遠離本部的劣勢反而成了優勢。以北大匯豐商學院為例,沒有本部的歷史包袱,從一張白紙開始規劃,比如開創全日制雙學位,培養更符合現實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引進終身聘任制,從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方面對教師進行評估。一系列改革嘗試的最顯著結果,就是連年高位增長的畢業生就業率。
前述受訪者坦言,認證指標都是可設計的。有的學院參與國際認證只是告訴外界,按照這些標準,我們也能做得很好。但真正的關鍵在于,認證結果能與實際水平匹敵,而這需要高等教育進行更多改革嘗試。
發于2024.10.28總第1161期《中國新聞周刊》雜志
雜志標題:如何才能產生世界一流商學院
記者:李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