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時值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建院30周年之際,2024年第十屆“歐洲論壇”在布魯塞爾和上海雙會場連線舉辦。這次論壇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盟中國貿易協會、歐盟中國商會聯合主辦,主題為“應對時代挑戰:中歐商界領袖領導力新范式”。來自中國和歐洲政商學界的200余位決策者、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們,圍繞中國和歐洲未來經濟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展開深入探討。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管理學教授汪泓致歡迎辭。她指出,整體來看,當前的全球經濟主要受到“顛覆式技術革命”和“新型全球化變革”這兩大力量的驅動。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加速推進,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顛覆性技術正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和商業運作模式。但另一方面,近年來出現的脫鉤斷鏈等現象,對全球的經濟合作與交流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她指出,世界需要更加開放和包容、普惠和共贏的新型全球化,中國和歐洲理應扮演好推動者的角色。
汪泓表示,作為唯一一所由中國政府和歐盟聯合創建的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致力于培養兼具中國深度和全球廣度、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領導者,堅持搭建連接中國與歐洲和世界的橋梁。在最新發布的2024年英國《金融時報》全球EMBA排名中,中歐Global EMBA課程取得歷史性突破,首次躋身全球第一。站在建院三十周年的全新起點上,時代賦予了學院更加堅定的使命和責任,學院將持續為中國與歐洲乃至全球的經濟繁榮貢獻智慧與力量。
歐盟中國貿易協會執行主任宋惠安(Gwenn Sonck)表示,歐盟和中國是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每天貿易額達23億歐元,雙方經濟依存度較高。盡管面臨全球經濟放緩,中國仍然是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預計2024年增長4.8%,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三分之一的動能,中國市場非常重要,不容忽視。同時,面對當下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歐洲企業在中國經營時需要采取新思路,中國企業也必須適應新變化、尋找新突破,比如中國在創新方面擁有領先地位,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和電動汽車方面,吸引了許多企業到中國市場開展業務。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宋惠安強調了變革型領導力的必要性,特別是領導者需有適應性和前瞻性,“歐洲和中國的企業領導者必須了解彼此的商業環境,我們鼓勵商界領袖進行公開、直接的對話,從而彌合文化差異,為建立可持續的伙伴關系鋪平道路。”
中國駐歐盟使團公使朱京指出,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和歐盟作為推動多極化的兩股主要力量,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推動共同發展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中國和歐盟都是全球化的參與者和受益者,雙方應該攜手支持自由貿易,促進公平競爭,維護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穩定,倡導更加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繼續共同發展。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持續推動國際交流,提升全球影響力。學院自2012年發起歐洲論壇,至今已舉辦近30場,足跡遍布全球8個國家,200多位政商學界人士受邀發表主題演講,共同探討中國及全球的前沿話題,促進中國與世界的經濟文化合作交流。
校對:劉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