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10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鄭明鴻
近日,家住貴州省黔西南州的龍某收到一個快遞,里面有一張彩色打印并蓋有兩個“部委公章”的宣傳單,以及一包沒有任何生產信息的零食。宣傳單聲稱,“根據黨中央 國務院有關要求,現下達當地各省2024年鄉村振興專項脫貧攻堅扶貧救助金(下發到個人)”;宣傳單還稱,收到通知的相關人員可通過微信掃碼申請領取279萬元“救助金”,其間需要根據相關指示進行操作,若不配合,將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嚴重者后續無法享受任何國家福利政策。
無獨有偶,10月14日,家住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的盧女士也收到了同樣的快遞。宣傳單看上去十分“正規”,為了辨別真假,盧女士到當地派出所尋求幫助。值班民警仔細查看宣傳單及快遞包裝后指出,這是詐騙分子冒用國家機關名義實施的詐騙行為,收件人掃描二維碼進行操作后,隨之可能上當受騙。
另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7月以來,浙江溫州反詐中心陸續收到多起以“領取巨額扶貧金”為名義的詐騙案件報案。其中,溫州市民王素敏(化名)對蓋有“國家公章”的文件深信不疑,被騙了12萬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江蘇、青海、遼寧、廣西、寧夏、湖南等地也發生了此類詐騙案件。
近年來,我國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反詐宣傳力度不斷加大,成果顯著。今年5月27日,公安部通報稱,我國5年來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194.5萬起,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盡管如此,電信網絡詐騙依然多發、頻發,防詐、反詐形勢依然嚴峻。
不法分子打著“國家文件”旗號、通過投放快遞來實施詐騙,暴露出當前防詐反詐中的一些薄弱環節,向我們敲響了警鐘。比如,不法分子是通過何種渠道獲取了收件人的詳細信息?又如,這些“詐騙快遞”為何能順利通過正規快遞公司寄出?
對此,快遞行業必須嚴格依法經營,加強對加盟商、快遞員的培訓,提高企業防詐、反詐意識和能力,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詐騙“幫兇”。
不法分子實施電信網絡詐騙,非法獲取他人信息也是關鍵一步。為此,相關部門要加大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嚴肅懲處非法泄露和使用公民個人信息的企業和個人,斬斷收集、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黑色產業鏈。此外,還要采取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讓防詐反詐進一步入腦入心,盡力做到反詐宣傳無死角。
公民個人也要提高反詐意識和素養。當天上掉下“餡餅”時,應該冷靜地想一想,這會不會是不法分子提前挖好的陷阱。電信網絡詐騙的手段和方式雖然五花八門,但套路和手法都基本一致,時刻繃緊防詐反詐這根弦,其實不難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