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剛剛過去,不少車企就迫不及待曬出假期“戰報”,比亞迪、鴻蒙智行以及東風日產、上汽通用等新老車企都迎來一波訂單高峰,上汽通用五菱品牌與傳播總經理周金開更是感嘆“這個國慶黃金周是多年來銷量最高的一周!”然而,銷量捷報雖然頻頻傳來,利潤下行更是惹人揪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以下簡稱“乘聯分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汽車行業利潤率跌破5%,僅4.7%,低于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6.2%的平均水平。
“賺錢難”的陰云正籠罩在整個汽車行業上空。
汽車行業利潤持續下行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銷量達到1404.7萬輛,同比增長6.1%;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汽車制造業收入47672億元,同比增長5.1%。銷量、收入增長,但利潤率卻僅為4.98%,低于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6.4%的平均水平。2014~2023年間,我國汽車行業當期利潤率從8.99%一路下滑至5.0%,而今更是跌破5%,足見汽車企業盈利壓力之大。經濟學家任澤平指出,和海外車企對比,中國汽車行業盈利能力較弱。無論是凈利潤還是毛利率、凈利率、單車凈利潤,國內車企都已陷入困境,提高利潤迫在眉睫。
根據2024年上半年財報,多家自主品牌企業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其中,廣汽集團歸母凈利潤同比“腰斬”,僅為15.16億元;同樣幾近“腰斬”的還有東風集團,上半年凈利潤僅6.84億元,同比下降47.95%;長安汽車歸母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63%,僅28.32億元;上汽集團營業收入、凈利潤雙雙下降,歸母凈利潤66.28億元,同比下滑6.45%;北汽藍谷歸母凈利潤則為-25.71億元,同比下滑29.88%;去年表現突出的理想汽車上半年凈利潤也同比下滑47.40%,僅16.95億元。根據相關數據,中國18家上市車企上半年凈利潤總和僅488億元,不足豐田汽車的一半。即便是賺得最多的比亞迪,上半年凈利潤136億元也只能屈居全球車企凈利潤排行榜第十。
在毛利率和凈利率上,國內車企分化嚴重,大部分車企處于盈利難境地,新勢力車企更是普遍徘徊在生死線附近;在單車凈利潤上,僅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單車凈利潤突破1萬元,而豐田汽車、通用汽車、BBA(奔馳、寶馬、奧迪)等跨國巨頭的單車凈利潤普遍在3萬元以上,差距明顯。
“除了生產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都受到很大影響,尤其是下游經銷商,面臨的已經不是利潤高低的問題了,而是價格倒掛十分嚴重。”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原副會長、新能源汽車委員會會長李金勇稱。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今年8月,經銷商進銷倒掛數據最高已達-22.8%,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擴大10.7個百分點。日益嚴重的價格倒掛使得經銷商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又面臨融資到期履約困難壓力,經銷商面臨經營回款斷流,資金鏈斷裂風險陡增。
新舊動能轉換之下“賺錢難”
銷量屢創新高,利潤率卻持續走低,對于高投入、長周期、重資產的汽車產業而言,長此以往只會拖垮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為何中國汽車行業賺錢如此之難?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看來,汽車行業利潤率持續走低的原因之一是需求不足導致國內市場下行,眾多企業在有限的市場空間下生存,容易導致競爭加劇。宏觀上看,當前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家庭財富縮水,消費預期偏弱,使得汽車消費動能不足,由此帶來汽車市場競爭加劇。
經濟形勢使得市場需求萎縮,對于正處于產業轉型之中的汽車產業而言,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份額之爭也由此更加激烈。今年8月,燃油車銷量僅79.5萬輛,同比下降34.1%。李金勇表示,當前汽車行業主要利潤來源仍然是燃油車,然而燃油車市場持續萎縮,不少產能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廠房、設備等生產要素得不到充分利用,邊際成本攀升,使得行業利潤率不斷下滑。
與之相反,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但整體尚未進入盈利階段,大多數企業仍未實現規模效應,處于虧損狀態。今年上半年,除比亞迪、理想汽車、賽力斯等少數幾家車企實現盈利,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零跑汽車等新能源車企依舊未能越過盈利門檻。其中,蔚來上半年凈虧損103.84億元,依然虧損較高。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此前也透露,銷售鴻蒙智行30萬元以下的車型基本都處于虧損狀態,每賣一輛智界R7,虧損約3萬元。
盡管如此,車企的研發、營銷投入也不能停,使得盈利壓力與日俱增。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9月,各家車企發布的新車數量便已超40款。在“價格戰”影響下,不少新品更是“破格”上市即降價。“當前車企更新迭代過快,研發投入過大,平均每一年都要推出兩三款新車型,導致已經上市車型不僅未能回收成本,就已經成為舊款甚至是淘汰車型,何談盈利?”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表示。
燃油車銷量和利潤越來越少、新能源車虧損多銷,汽車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利潤率波動無法避免。在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當前行業正處于變革調整期,利潤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是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所無法避免的。“目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增長遠超預期,而這一結果是不斷‘內卷’、持續降價帶來的,這就導致了行業盈利結構發生巨大失衡。”他說道。
“油電同權”能否提升盈利水平?
汽車行業向電動化轉型的趨勢不可逆轉,燃油車市場份額的下降也是大勢所趨。為了確保汽車產業總體形勢穩中向好,有業內人士提出了“油電同權”的概念,在市場準入、稅收政策、購車補貼等方面讓燃油車、新能源車擁有同等待遇。“油電同權”可以有效遏制行業利潤率下滑態勢嗎?
對此,崔東樹告訴記者,由于燃油車前期仍有微薄盈利,但需求萎縮較快,部分企業嚴重虧損;新能源車雖然保持高速增長,但虧損較為嚴重,市場壓力較大。因此,可以通過穩定燃油車消費確保行業利潤率的平穩過渡,讓產業轉型回歸到一個可預期的速度上。他建議,中央及地方積極穩定燃油車消費,推動報廢更新政策的落地,只有“油電同權”,未來汽車行業總體形勢才能持續穩中向好。
李金勇則認為,所謂的“油電同權”實則是燃油車最后的掙扎,實現“油電同權”,本質上并不能解決行業利潤率下降的問題。在他看來,實現“油電同權”或許能帶來燃油車銷量部分回升,但不能保證利潤率平穩回升。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提升不僅是受益于政策補貼,更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本身帶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感和更豐富的功能。“汽車行業正處于亞健康狀態,消費低迷等因素使得淘汰賽更加激烈,但類比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功能的不斷豐富,會有更多消費者愿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新能源汽車,行業利潤率下行的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李金勇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