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為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在借鑒國際經驗以及現有再貸款、央行票據互換(CBS)等工具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首次設立支持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央行行長潘功勝在昨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央行與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協商,將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股市是宏觀經濟的風向標,近期受多重因素影響A股市場表現較為疲弱,對于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微觀主體信心、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形成挑戰。接近央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央行創設工具旨在穩定股市、提振信心。
兩項新工具各有所長。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使用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份股等資產作為抵押,從中央銀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流動性資產,將大幅提升相關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同時,通過該工具獲取的資金只能用于投資股票市場。
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期操作規模為5000億元,未來可視情況擴大規模。潘功勝特別指出,如果該工具首期做得好,“未來可以再來5000億元,甚至做第三期5000億元”。
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指出,該工具的意義在于創設了央行直達非銀機構的投放機制,既可以避免銀行機構的資金空轉,又可以保證非銀機構流動性相對充裕。
從國際比較看,類似的互換工具在國外已有不少成功應用。如美聯儲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推出定期證券借貸便利(TSLF),允許一級交易商使用流動性較差的證券作為抵押,向美聯儲借入流動性較高的國債,便于在市場上融資,起到提振市場的效果。2020年疫情期間曾再度啟用。央行在2019年推出CBS,允許一級交易商以銀行永續債從央行換入央票,改善商業銀行永續債流動性。
需要注意的是,互換便利不是直接給錢,不會擴大基礎貨幣規模。權威人士指出,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采用的是“以券換券”的方式,既提高了非銀機構融資能力,又不是直接給非銀機構提供資金,不會投放基礎貨幣。
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則通過引導商業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增持公司股票。該工具并非中央銀行直接或間接向企業發放貸款,而是通過激勵相容機制,引導21家全國性銀行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發放優惠利率貸款,用于回購和增持股票。
在具體操作上,有關部門對貸款用途核實確認后,央行按照貸款本金的100%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支持,再貸款利率為1.75%,商業銀行對客戶發放的貸款利率會在2.25%左右,即允許加0.5個百分點。該工具不區分所有制,適用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等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
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工具的首期額度為3000億元。潘功勝同樣指出,如果首期做得好,未來可以再來第二期甚至第三期。
“從制度安排看,該工具允許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以2.25%的超低利率向銀行貸款,用于回購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短期來看有利于為股市提供增量資金,提振股市預期和交易情緒。”華創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吉靈浩說,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打開了貨幣政策新的思路,后續還留足了進一步加量投放的政策空間。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高瑞東對記者表示,兩項新工具預計將為股市提供穩定的新增資金支持,有助于股市參與機構盤活現有資產,有助于上市公司價值的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