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上市業績變臉,券商挨罰。
近日,北交所披露對兩家保薦機構的罰單,事由均為有新上市企業在上市后出現業績變臉,凈利潤虧損。
為此,北交所對項目相關保薦機構——中信證券、國信證券出具警示函,相應的簽字保薦代表人也難辭其咎,同樣收到警示函。
近年來,監管層呼吁保薦機構從注重“可批性”向“可投性”轉變。今年3月15日,中國證監會在《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中明確提出“保薦機構要以可投性為導向執業展業”。
企業上市當年即虧損
近日,針對兩單涉及上市后業績變臉的次新股項目,北交所對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采取自律監管措施。
據悉,由中信證券保薦的安達科技于2023年3月23日在北交所上市,是一家以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為核心產品的新能源材料研發與制造商。
不過年報顯示,安達科技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6.34億元,相比2022年的8.16億元,由盈轉虧。
安達科技在年報中解釋稱,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磷酸鐵鋰產品主要原材料碳酸鋰在報告期內價格大幅下跌;二是公司對存在減值跡象的存貨等相關資產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三是公司因實施 2022 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而計提的股份支付費用較上年大幅增加。
根據《北京證券交易所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規則》,發行人在持續督導期間如果存在“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上市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證券并上市當年即虧損且選取的上市標準含凈利潤標準”情形,北交所可以視情節輕重,對保薦機構及其相關責任人員采取自律監管措施或紀律處分。
為此,北交所根據《北京證券交易所自律監管措施和紀律處分實施細則》相關規定,對中信證券及其兩名保代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
另一單項目為利爾達,該公司由國信證券保薦,于2023年2月17日在北交所上市。年報顯示,公司2023年扣非凈利潤為-1831.71萬元,而2022年為9150萬元。北交所也對國信證券及其保代亮出警示函。
據悉,利爾達主營業務為 IC 增值分銷業務和物聯網模塊及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 和銷售。公司解釋稱,凈利潤下滑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宏觀經濟整體下行,客戶需求減弱導致產品業績和毛利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同時因存貨較多計提的跌價損失增加以及管理費用有所增長,最終導致凈利潤的減少。
實際上,國信證券及相關保代在5月已因該項目上市后業績虧損而被浙江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北交所向中信證券與國信證券提醒,應當充分重視問題,勤勉盡責開展工作,切實履行保薦職責。
少數次新股業績滑坡
除了上述項目外,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2023年北交所新上市的企業中有少數次新股同樣業績變臉。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對東方財富Choice的統計,2023年在北交所新上市的企業共有77家,其中包括利爾達、安達科技在內有4家企業扣非凈利潤虧損,另外兩家為康樂衛士(-3.14億元)、并行科技(-8684.14萬元),均為連續兩年虧損,前者虧損額小幅擴大,后者虧損額則明年收窄。
另有11家企業2023年業績“腰斬”。比如凱大催化、花溪科技在2023年上市后當年扣非凈利潤下滑幅度超過90%。又如潤普食品、巨能股份、豪聲電子下滑幅度逾80%。
根據記者統計,去年新上市的北交所企業中共有27家在2023年實現扣非凈利潤增長,占比約35%。
保薦機構“只保不薦”要成為過去。今年3月1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表示“保薦機構要以可投性為導向執業展業”。
其中提到,要持續運用好以上市公司質量為導向的保薦機構執業質量評價機制,根據評價結果實施分類監管,促進提高執業質量。
去年7月滬深交易所曾作出有益探索,出臺《以上市公司質量為導向的保薦機構執業質量評價實施辦法(試行)》圍繞IPO企業上市后的經營質量、市場表現、公司治理質量等三個投資者普遍關注的維度展開,由此對投行的執業質量進行評價。
比如備受投資者關心的“上市后業績變臉”現象也被納入對投行的考核。交易所會考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創新能力等,涉及的指標具體有扣非歸母凈利潤規模、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占營業收入比重、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增速、扣非歸母凈利潤增速、研發支出占比、研發人員數量等。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