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江西南昌揚子洲贛江公鐵大橋建設現場。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等
制圖:汪哲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建立政府投資支持基礎性、公益性、長遠性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
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創歷史同期新高,充分發揮了投資產業鏈長、輻射面廣、帶動效應強的優勢。透過一個在建鐵路項目,可以直觀感受到這一“乘數效應”。
——編 者
登上141米高的揚子洲贛江公鐵大橋跨贛江西支主橋G32號主塔,俯瞰,贛江波光粼粼,貨輪穿梭;遠眺,廠房高樓、田疇阡陌盡收眼底;近看,大橋建設工人忙碌不停,其中不少來自周邊的區縣鄉鎮。
揚子洲贛江公鐵大橋是昌九高鐵全線控制性工程;昌九高鐵則是京港通道重要組成部分,連接南北,融匯東西。昌九高鐵建成后,對促進長江經濟帶、沿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過程中,大橋的帶動作用已然顯現。
先看投資拉動。昌九高鐵連接江西省南昌市和九江市,高鐵項目總投資324.14億元,僅跨贛江西支主橋投資就達10.79億元。建設團隊入場以來,已累計采買地材1399萬元,有效釋放采購需求。
“近年來,鐵路工程建設在用工、地材采買、設備租賃等方面更多向屬地傾斜。”昌九城際鐵路公司昌九指揮部指揮長夏小任介紹,除了采購地方石料、砂、鋼筋、水泥等地材,租賃地方機械設備、車輛等,項目進場后還帶動當地就業,培養了一批具備施工管理經驗的技能人才。昌九高鐵累計帶動就業超5100人。建設團隊的衣食住行等需求,也帶動了村鎮小超市、餐飲店生意。“工程建設實打實地增加了沿線百姓收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夏小任說。
再看技術創新。揚子洲贛江公鐵大橋建成后,將創造多項世界紀錄:世界公路車道數量最多、通行能力最大的公鐵合建橋梁;世界最大跨度時速350公里公鐵混層合建橋梁;世界首座時速350公里豎琴形索面斜拉橋……新紀錄意味著新挑戰,離不開新技術。
數字模擬,施工“心中有數”。“正式施工前,我們先在線上模擬大橋建造的全過程,摸清工程難點、優化設計參數、捋順施工流程。”昌九城際鐵路公司昌九指揮部副指揮長鐘亮根說,“模擬過程三維可視,相當于一次線上實景演練。”
上線物聯網,施工“耳聰目明”。每個圍堰基坑布設31個監測點位,雷達水位計、應變計、視頻監控多種方式實時監測……G32號主墩的施工現場猶如一座精密的智能化工廠。“傳感器實時監測,智能算法自動預警糾偏,實現精細化施工。”鐘亮根介紹,大橋竣工時,數字橋梁也將同步交付。集成設計、材料、進度、質量、驗收等施工過程信息,包含現場實體橋梁所有信息的數字橋梁,將成為大橋的數字檔案,方便后期維護、保養。
看未來前景。昌九高鐵所屬的京港通道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鐵路網的關鍵一“縱”,貫通京津冀、長江中游、珠三角等重點城市群。同樣連接南北的京廣高鐵,在涌動的客流中播撒發展的種子,在飛馳中助力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往來密切、涌動活力。
“京港通道將成為我國又一條貫通南北的重要線路,在拉近時空距離、促進出行交流的同時,也將為鐵路貨運提供更多運力資源。”夏小任充滿期待。
本期統籌:郭雪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