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高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風險投資便利性。吸引外資、留住外資,我國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上再加碼。多家外資機構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持續看好中國投資市場,期待更多有利于股權投資發展的措施出臺。
政策持續加碼吸引外資來華展業
當前,在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背景下,股權投資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證券時報記者留意到,今年以來,政策層面頻頻表態支持外資在華投資。
日前,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商務部將修訂發布《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引導更多優質外資進入資本市場進行長期投資。還將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
在更早前,商務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境外機構在境內設立創業投資基金;鼓勵境外機構與境內相關機構、政府引導基金等加強合作;鼓勵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設立母基金或專業化子基金等,涉及境外機構“募投管退”等業務環節。
對于《決定》再次對外資來華投資表示支持,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有利于改善國內風投生態,培育和壯大耐心資本。
據記者了解,多地正不斷優化外資在華投資的政策和營商環境,積極吸引外資入華。比如,上海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外匯管理新政由臨港新片區擴大至全市。華威國際產業研究院院長桑琳指出,上海非常歡迎外資投資,去年以來,以QFLP通道進來的美元基金,有不少投向了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等領域。
惠理集團中國業務副總裁、深圳公司負責人盛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吸引外資投資培育新質生產力,不僅能獲得龐大的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外資管理人與國際接軌的價值投資理念、國際化的投資視野、高效專業的管理能力,有助于市場更加充分地挖掘具有成長潛力的行業賽道和企業,為優秀企業提供全周期、國際化的管理能力,為更多的中國新質生產力企業走向國際舞臺提升國際影響力奠定基礎。
頭部美元基金積極調整布局
事實上,以美元基金為代表的外資在我國股權投資市場的發展歷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對美元基金而言,中國資產的吸引力不減、投資選擇也越來越多,但受國際形勢變化影響,近年大量美元基金無法來華投資或難以投資部分產業,導致美元基金的運作受到一定沖擊、展業受限,尤其表現在募資和退出方面。
盛今表示,國際形勢變化增加了境外募資的難度,美元高息導致風險投資的財富效應和吸引力下降,投資者對風險較高的股權投資項目趨于謹慎。
境外募資受阻,多家老牌美元基金管理機構調整策略,紛紛宣布獨立并完成了境內的人民幣基金募資。據了解,經緯創投、紀源資本、藍馳創投、華平投資等知名美元基金管理機構已成功募集并運作了人民幣基金。不僅募資轉向,投資也換了賽道。“我們在境內的投資領域不限于科技、醫療、制造業及新能源等直接股權類項目。”盛今表示。
《若干措施》鼓勵外資進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未來能源、工業母機、航空及航天裝備等領域。在允泰資本創始人王振龍看來,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廣闊的發展前景,需要更大力度、更多層次、更廣渠道的融資支持,境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全球化視野和專業投研能力能夠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
退出方面,與國內投資機構一樣,外資投資機構也面臨挑戰。“期待一級市場能解決好退出問題,從而促進募資、投資更加順暢地進行。”博世創投中國區負責人孫曉光對記者表示。
外資機構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盡管國際風云變幻,但中國仍然是全球矚目的投資熱土,外資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我們認為新質生產力領域將為外資提供廣闊的投資機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產業具備堅實的產業基礎和高質量發展的潛力。”盛今表示,鏈主企業將吸引外資機構重點研究與其相關的產業鏈延伸、技術創新、市場需求、政策支持,從而發掘持續穩健的投資機會。
對于如何提高外資在華投資的便利性,吸引更多投資,受訪人士紛紛建言。孫曉光表示,希望更多民營資本、長線資金進入市場,豐富資金類別,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盛今則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進一步優化QFLP政策,針對外資的進入流程、可投范圍、投后管理、分紅等環節,特別是在退出和稅收環節制定標準化、透明化的規則,確保資金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實現跨境自由流通;二是調整國資考核機制,吸引外資參與地方經濟建設;三是優化外資管理人篩選標準,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設立外資管理人白名單;四是鼓勵以險資為代表的“長錢”參與股權投資。
記者采訪了解到,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資產、在哪個階段做投資,外資機構都高度重視中國市場。“境外機構投資重點考慮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政策環境、法律法規、退出機制、市場前景等方面,比如政策的穩定性、市場準入限制、審查監管等。”王振龍說。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