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的瓜農和往年一樣,開著拖拉機到許昌賣瓜,發現今年的瓜賣不上價錢,還不好賣。賣不上價錢可能是種植太多,而不好賣,背后可能是老百姓消費保守了。
許昌也是農業區,種瓜人不少,但許昌人種西瓜多是套種,等小麥收割后,西瓜才能扯秧,現在還沒有掛果。開封人種植西瓜上市早,割麥時就能賣,開封人還很早就種植無籽西瓜,遠近聞名,他們能賣個好價錢,所以每年麥收季節,許昌街頭就有很多開封瓜農前來賣瓜。這幾年當地環境改善,外來瓜販街頭擺攤位,當地交警和城管不僅不會為難,還會提供便利,設置瓜農服務點。
開封到許昌開卡車一個半小時,運瓜的話高速公路免費,但大多數瓜農沒有卡車,他們駕駛拖拉機,需要7個多小時。瓜農白天守著拖拉機賣瓜,晚上也要守著拖拉機,就在拖拉機旁邊睡,飽受蚊蟲叮咬,還要擔心下雨。按道理說,最近40度以上的高溫,西瓜消暑,正是瓜果銷售的旺季,但是這些瓜農發現,去年一塊多一斤的西瓜,今年跌到了六毛,而且銷售速度也不給力,每天銷售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要賣完一車瓜,就要多熬幾個晚上。
有不少專家解釋,今年西瓜降價,是因為年初北方氣溫偏低,大棚西瓜生長速度放慢,導致成熟期推遲,與江蘇、安徽等地的西瓜上市期幾乎重疊,市面上西瓜的量一下子多了起來。
單位時間內供應增加,可以解釋西瓜價格下跌,以下跌來刺激銷量增長。當地瓜販并未明顯增加,銷量下滑如此嚴重就很難解釋得通。
農產品價格上躥下跳,是市場正常反應。比如今年荔枝漲價,因為雨水比較大,荔枝產量下滑嚴重,優質荔枝出現上百元的高價,即使有消費者因為價格太高而減少消費,也照樣能賣完。歷史上出現很多次農產品價格大漲,比如2010年出現一個詞匯叫蒜你狠,大蒜單價超過10元,價格超過肉和雞蛋,此前兩年曾出現一袋40斤的大蒜售價兩三元。2020年,蔥價大幅上漲,山東章丘、河南新野是國內大蔥的幾大主產區中的主要代表,11月中旬,前者長白大蔥毛蔥的單價1.30元左右,同比增長160%,后者出產的鐵桿大蔥毛蔥單價在1.45元左右,不到四個月漲了123%。
這些農副產品價格波動,大多是因為產品供應出現劇烈變化,波動品種比較少,市場整體比較穩定。
但今年情況有所不同,榴蓮、櫻桃等水果,也是剛上市就遇冷降價,以前榴蓮要三四十塊錢,如今20元左右就能買到。在短視頻平臺上,不少吐槽農產品價格太低的聲音,有些種植戶因為收不回來采摘成本,干脆不再采摘。
出現這種情況,背后原因可能是返鄉種植經濟作物者增加,導致經濟作物產量大增,另外是消費者減少了消費,即使供應量沒有增加,也足以導致商品價格出現整體下滑。近一些年因為房地產等影響,導致居民杠桿比較大,收入受到影響。
此外,國內農產品價格下調,也受國際影響,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持續大幅回落,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影響下,一些經營主體調整了買、賣、儲、運等經營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價格上漲的預期空間。
農副產品價格大范圍下跌,對消費者有利,但會導致農民收益下降,導致農民增收不增利,進而導致消費乏力。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特此說明。
校對:廖勝超